它读yún。《宋史·地理志四》载明:“本筠州……宝庆元年,避理宗讳,改今名。”这是说,“筠州”的“筠”,因与宋理宗赵昀的尊名“昀”(音yún)同音,为避讳故改州名。在修订版《辞源》中,“筠”字只标一音yún。
唐朝初年,设立筠州,领筠山、盐水、罗余、临居、澄澜、临昆、唐川、寻源8县;并置连州,领当为、都宁、逻游、罗龙、加平、清坎6县。这2个州14个县的范围,都在今筠连县西部及周边一带,属戎州都督府管辖。 当时的筠州、连州都是羁縻州制,“羁”之意是马笼头,“縻”...
筠州为今江西省高安市,古又称“筠州”、“瀛川”,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曾在此任县令。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米州置,以地产筠篁得名,治高安(今江西高安市),次年即废入洪州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置,仍治高安,领高安、上高(江西上高县)、万载(江西万载县)、清江4县(江西樟树...
时间又过了一百多年,隋朝时在今珙县地设立了协州,今筠连为其辖地,隋末大乱,协州又荒废了。 唐初,在今县境内设筠州,领筠山、盐水、罗余、临居、澄澜、临昆、唐川、寻源8县;并置连州,领当为、都宁、逻游、罗龙、加平、清坎6县。在武则天时又设...
历史地名> 筠州 ①唐武德七年 (624) 改米州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县)。以地产筠篁得名。八年 (625) 州废。五代南唐保大十年 (952) 复置。辖境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清江等县地。北宋时缩小,仅相当今高安、上高、宜丰三县地。南宋宝庆元年 (1225) 避理宗讳,改名瑞州。
新兴叫筠州的原因如下:一、历史渊源 新兴之所以被称为筠州,源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该地区因其盛产竹子而闻名,竹子的茎秆坚韧而富有弹性,被古人誉为“筠”。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此地称为筠州。二、地域特色 筠州这一名称也反映了当地的地域特色。该地区地理环境优越,山清...
名字筠州本义指坚硬、刚正、竹皮、坚韧、水中陆地、神州、九州之义。筠州公司名字寓指雄图霸业、气势如虹之意。 筠 拼音yún 笔画13画 繁体筠 五行木 吉祥度:91分 流行度:82分 筠:本义是指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的别称,坚硬,像竹那样正直。 州
筠州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历史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宜宾市。唐朝时期,宜宾地区被称为筠州,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筠州地处巴蜀之间,地形多山,水路交通便利。唐朝时,筠州是巴蜀地区的重要军事防线,有着重要的军事地位。此外,筠州还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川北川南的商品都会集中于此进行...
汉语词典> 筠州 州名。(1)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米州置,以地产筠篁得名。治高安(今市)。次年即废入洪州。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樟树等市县地。北宋时缩小,仅相当今高安、上高、宜丰等市县地。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避理宗赵昀名讳,改名瑞州。(2)唐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