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帖 ▼ 郑板桥《苏轼答言上人中堂轴》行书,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雪霁清境,发于梦想。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饮邨酒醉后,曳杖放脚。忘路之远近,亦旷然天真。与武陵旧游未易议优劣也。(乾隆乙酉七十三老人郑板桥书)::霁(jì)雨后或雪后天色放晴;::邨...
答言上人 作者:蘇軾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東坡全集》 去歲吳興倉卒為別,至今耿耿。譴居窮陋,往還斷盡。遠辱不遺,尺書見及,感怍殊深。比日法體佳勝。劄翰愈精健,詩必稱是,不蒙見示,何也?雪齋清境,發於夢想,此間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飲村酒,醉後曳杖放腳,不知遠近,亦曠然天真,與武林舊遊,未...
董其昌行书节录《答言上人》、《与蒲传正》,来源:董其昌书画合璧册,香港金钟拍卖作品。邓尔雅篆书题扉页:思翁墨妙 款识:董其昌 邓尔雅题跋
董其昌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临仿古人的绘画和诗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读万卷书”正是指一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古人。他17岁开始学习书法时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22岁学习绘画时师法黄公望,以后又遍...
苏轼《答言上人》..去岁吴兴仓卒为别,至今耿耿.谴居穷陋,往还断尽1,远辱不遗,尺书见及,感怍殊深.比日法体佳胜,札翰愈精健,诗必称是2,不蒙见示何也?雪斋清境,发于梦想,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饮村酒醉后,曳杖放
董其昌行书节录《答言上人》、《与蒲传正》 来源:董其昌書畫合璧冊,香港金鐘拍卖作品 鈐印:董其昌、宗伯學士、萬壑松濤、清白世家、董其昌印 歲次重光新秋之月,東官鄧爾疋篆於赤柱山中。昭武仁兄得此,珍愛逾恆,屬為題記。爾疋。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
清代郑板桥行书《苏轼答言上人等二帖》 清代: 郑板桥《苏轼答言上人等二帖》高清释文1.0版。 郑板桥《苏轼答言上人中堂轴》行书,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郑板桥《苏轼尺牍记事二则中堂轴》行书,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郑板桥《苏轼答言上人等二帖》高清释文1.0版 苏轼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备受推崇。他面对困境洒脱乐观,其作品《答言上人》等描写谪地风光,反映豁达人生。郑板桥的两幅行书作品,分别节录了苏轼的《答言上人中堂轴》和《苏轼尺牍记事二则中堂轴》,展现了苏轼的生活情趣和古今差异。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清郑燮行书苏轼答言上人中堂轴,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雪霁清境。发於梦想。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饮邨酒醉後。曳杖放脚。忘路之远近。亦旷然天真。与武陵旧游未易议优劣也。乾隆乙酉七十三老...
董其昌行书节录《答言上人》、《与蒲传正》,来源:董其昌書畫合璧冊,香港金鐘拍卖作品。 鄧爾雅篆書題扉頁:思翁墨妙 鈐印:董其昌、宗伯學士、萬壑松濤、清白世家、董其昌印 歲次重光新秋之月,東官鄧爾疋篆於赤柱山中。昭武仁兄得此,珍愛逾恆,屬為題記。爾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