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966年,看着逐渐兴起的“革命”浪潮,聂元梓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她联合其余6人写出了一份题为《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并于5月25日张贴在了北大饭厅东墙上。6月1日,这份大字报的内容就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传遍全国。次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北京大学七同志一张...
全国第一张大字报的受害者都有哪几个人?1966年5月25日,北大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在北大食堂张贴了一张大字报,这张大字报后来被《人民日报》转载,并被命名为《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从此之后,聂元梓张贴的这张大字报也被称为全国第一张大字报。在聂元梓张贴的这张大字报中,她一共“批判”了三个人,这三个...
个人的命运不免会受到时代命运的裹挟,在特殊时期,曾涌现出形形色色的人,有一人被毛主席称为“革命卫士”,此人就是贴出全国第一张大字报的聂元梓。聂元梓出生于河南滑县一户普通人家,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她读书学习。后来,受到兄长的影响,聂元梓17岁那年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还被派去延安进一步...
1966年5月25日,身处北大的聂元梓与另外6名北大教师在北大食堂贴出了彼时全国的第一张大字报——《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也正是这样的“善于察言观色、抓住机会”,辅以康生等人的需要,这张大字报迅速被全国传播,聂元梓也一跃成为了北大乃至全国的“名人”。在这份大字报一经问世后,...
聂元梓:第一张大字报的作者,被判刑17年,入狱后拒不认罪 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这一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与北大的另外六名老师在食堂张贴了一张批判教育系统干部的大字报。6月2日,这张大字报被《人民日报》以《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为标题转载,这也使得聂元梓一下子成为那个年代的“...
北京大学第一张大字报是指1966 年 5 月 25 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在康生妻 子曹轶欧授意下,与哲学系另6位教师在北 大食堂张贴《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6月1日晚 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了北京大 学聂元梓等7人的大字报。术语简介 翌日《人民日报》头...
康生、陈伯达收到毛泽东的批示后,迅速落实,在6月1日当晚,就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新华社稿的名义全文播发了这张大字报。6月2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这张大字报,并且配发了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这篇评论员文章给北大党委定了性,称这个党委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顽固堡垒”...
1966年5月25日,聂元梓与北大哲学系另外六名教师在北大食堂贴出一张大字报,名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正是这张大字报,被毛主席称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并于6月1日在全国进行广播,康生也对这张大字报赞赏不已,称之为“巴黎公社式的宣言”。随后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有所...
第四,杨克明 在这七人当中,属聂元梓与杨克明最有名气,第一张大字报实际就是杨克明写的。张贴大字报后,杨克明也受到了聂元梓的重用,不过,不久后两人就发生了矛盾,杨克明也参加了反对聂元梓的群众组织。十年特殊时期结束后,杨克明继续在北大担任教授以及博士生导师等职务,出版了很多知名的理论作品,是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