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粟裕大将军的才能,是堪比林彪等一众大元帅的。第一上将萧克将军 说到萧克,他的资历之深,完全可以与陈毅等人比肩,为什么只给了他一个第一上将的名号呢?萧克与朱元帅一样,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南昌起义当中担任连长,相比较之下,当时的粟裕还只是一个班长。随后,跟着部队去了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并跟...
事实上,在初步拟定的大将人选名单中,萧克的名字赫然在列。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萧克最终被归为上将首位。教员曾经对萧克说过:“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这句话也透露出评衔工作的不易,争议和不满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有“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的说法,表达了萧克在军中的地位和...
事实上,与元帅和大将的固定排名不同,上将的排序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以下将对此进行解释。最早的上将名单是总干部部于1955年9月上报总部的,前三位分别是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而萧克排在第四,之后是王震、周纯全、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等人,排名最后的则是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反对者则认为,萧克虽然功勋卓著,但不能说“镇上将”。因为萧克之所以排名上将第一,是因为上将排名是按将领所在军队的建制顺序排列的,国防部排第一。而在国防部7个副部长中,5人是大将,萧克、李达是上将,因此萧、李排在前二。那么,以资历、地位和功绩论,萧克在上将中究竟是怎样的地位呢?土地革命时期,萧克...
以萧克的这般资历和军功,是可以评得上大将,甚至是元帅,并且在1955年授衔前夕,在拟定大将人选时,原本计划的是15人左右,萧克也在其中,但当大将名额确定为十个后,萧克只能屈居上将,但又因为他的资历军功,萧克的名字,便位居上将第一个。其实,在授衔时,虽然标准是按照资历军功,但还有一个重要的评定因素,...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萧克是:“以元帅之资,立大将之功,授上将之衔”这种说法颇为贴切,萧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上将。 据说当年许世友因为授衔闹意见,结果周总理一句“萧克也是上将啊”让许世友哑口无言,不敢再提授衔之事。 那么,萧克将军一生有什么传奇经历呢?
萧克是开国上将,且排名第一,资历超出其他上将不少。值得注意的是,建国后萧克的存在感并不高,很少有他的消息了,尤其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在军中可以说是销声匿迹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几乎同等于元帅级别的早期革命经历?萧克1907年出生于湖南,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青年时期就选择参军,来到了...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在京的共和国元勋们济济一堂,迎来了他们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这一天是新中国第一次的全军大授衔。从此以后,这些为国征战,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浴血奋战的人们有了军人最重要的标识——军衔。在这场授衔仪式中,萧克将军被授予了开国上将的军衔,而且其位居上将第一,有...
其中开国第一少将、第一中将、第一上将、第一大将、第一元帅,更是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才能配得上第一的称谓。 这些可以被授封将军的都是为中国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而且都是骁勇善战之辈,他们身上的战功赫赫。 1955年9月27日,...
韩先楚:战绩第一。韩先楚有着“旋风司令”的美誉,也有“常胜将军”的称号,一生指挥作战,鲜有败绩,被誉为最会打仗的开国上将,战绩最佳。周纯全:政治地位第一。周纯全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8月,沙窝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早期就有这样的政治地位,在开国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