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一天,父亲和昌感县新荣乡乡长符绍儒两人到黎族居住的罗旺村发动民众支持抗日。符绍儒是昌感县新荣乡土地村人,父亲在土地村开展工作时在符绍儒家住了一年多,两人之间情同兄弟。符绍儒曾经以教书为职先后在几个黎寨教书近十年,深谙黎胞的生活习俗和风俗习惯,会讲一口流利的黎话。因此,符绍儒经常随父亲到...
在民国初年,符绍儒所生活的村庄只有约200余户人家,规模属于中等。年幼的他,如其他昌化江畔的农家孩子一样,早早地承担起放牛、割草和拉车的劳作,这些艰难的童年经历,不仅塑造了他健壮的体魄,更锤炼了他面对困难的坚韧和抗争精神。尽管他的父亲是朴实的庄稼人,但贫困和饥饿促使他思考,意识到知识...
在赵光炬县长的指导下,符绍儒动员青壮年参军,并在新荣乡担任乡长,带领村民抗击日军。1944年,他陪同赵光炬县长深入少数民族特别区,共同打击汉奸,虽有小插曲,但最终未能阻止日军的进犯,符绍儒不幸在战斗中被捕,英勇牺牲,他的事迹体现了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精神。
1943年的一天,父亲和昌感县新荣乡乡长符绍儒两人到黎族居住的罗旺村发动民众支持抗日。符绍儒是昌感县新荣乡土地村人,父亲在土地村开展工作时在符绍儒家住了一年多,两人之间情同兄弟。符绍儒曾经以教书为职先后在几个黎寨教书近十年,深谙黎胞的生活习俗和风俗习惯,会讲一口流利的黎话。因此,符绍儒经常随父亲到黎族...
1905年2月,我父亲符绍儒(又名符绍虞)出生于今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土地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五四”运动爆发时,父亲凭借扎实的文化功底考入了昌江县县立高等小学。父亲置身在此读书,耳濡目染,受其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在思想和观念上都接受了不少新生事物。
符绍儒,又名符绍虞,今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土地村人。1905年阳春2月,他降生于一个一生都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在他们家八个孩子中,绍儒居末。土地村位于海南岛第二大江昌化江下游南岸,与之相邻的村庄有长山村和驸马村,这里地势开阔,山清水秀,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从远处眺望这个村子,宛如一个绿色的蒙...
这时的符绍儒秘密潜伏到黎族同胞聚居的抱板村和乐昧村一带。然而,符绍儒毕竟是昌江县当时最高学府的毕业生,他丰富的学识和能说会道的口才很快便被“奥雅”发现并赏识。不久,他便被聘为黎寨的为人师表者,由于他教学认真负责,很得师生们和黎胞的拥护和爱戴。久而久之,符绍儒便成为了广大黎胞的知心人,黎胞们...
妄图从他的嘴里了解到中共昌感崖县政府的秘密,好顺藤摸瓜,一网打尽。但是日军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想从符绍儒口里得到他们想得到的情报,那是痴心妄想。不久,日本人和汉奸都感到彻底绝望,便残忍地把他杀害了。符绍儒壮烈牺牲时,年仅39岁,真可谓是为了革命赴汤蹈火,不怕牺牲,浩气长存。
1905年2月,我父亲符绍儒(又名符绍虞)出生于今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土地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五四”运动爆发时,父亲凭借扎实的文化功底考入了昌江县县立高等小学。父亲置身在此读书,耳濡目染,受其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在思想和观念上都接受了不少新生事物。
符绍儒(1905年2月-1944年6月),又名符绍虞,今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土地村人。1905年阳春2月,他降生于一个一生都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在他们家八个孩子中,绍儒居末。土地村位于海南岛第二大江昌化江下游南岸,与之相邻的村庄有长山村和驸马村,这里地势开阔,山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