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阵图》原文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
我们今天看,撇画像犀角象牙,这确实是一个太平常、太浅显的比喻,所以有人说:卫夫人作为名家,怎么会写这种类似教小孩儿的比喻。这是因为他们不研究书法史的缘故。 我们今天看到这种撇,已经流行一千多年了,当然不新鲜。但是要知道,卫夫人作《笔阵图》时,这种类似犀角象牙...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人,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家学渊源(北派之祖卫瓘姪女、卫桓从的妹妹),有名当代。《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所着《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
《笔阵图》写好后,卫夫人献呈给皇帝看,皇帝看完后,大为赞赏,一时高兴,就将一尊稀世珍宝——玉石白菜赐给了她。据说卫夫人对这个玉石白菜爱不释手,经常摆放案头。她死后,家人便将其随之陪葬。这尊玉石白菜,现已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存放于台湾博物馆。《笔阵图》主张学习书法要理解古人写字的意思,反对只是...
1600年前,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清楚告诉我们怎样临帖转换 我是爱喝酒的四海易术,每天分享一点书法小知识。学书法始终离不开学古这条路,早在1600年前,王羲之大神已经告诉我们怎样进行临帖转换,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笔阵图》。之一: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
卫夫人的《笔阵图》详细地记述了用笔与结字,以及书法将呈现的状态,将书法的美,通过日常能够见到的自然现象以及其他的物品,进行描述,让人们很清晰地就能够认识到,依照这样的一样标准进行修正、学习,达到最佳的书法美学状态。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山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
这才是《笔阵图》的精髓,把书法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一个互相协作的整体。如同战场,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彼此呼应。怎样用这种整体思维去写书法?王羲之以纸为阵,以笔为刀,以墨为盔甲,以水砚为城池,以心意为将军,以技法为副将,以结构为谋略。这其实就是一种整体思维。王羲之考虑书法,不是单单考虑点画能不...
笔阵图 笔下烟花 即便成不了优秀的作家,也不甘为平凡的写手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虚构创作 一、 东晋时期,有一书法大家名为王羲之,后世尊称其为“书圣”。想必,各位读者对此人并不陌生。即便不甚了解,但也肯定听过他的大名。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而得以流芳百世、名满天下。
东晋卫铄《笔阵图》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笔阵图 东晋-卫铄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