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早发现的母株已自然死亡,但在其旁边,一株新的小笔筒树正顽强生长,它也成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北端的笔筒树。面对野外母株自然繁殖受限的困境,在浙江省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保护专项的支持下,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苍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组成联合团队,开启了对笔筒树的全方位保护工...
笔筒树,学名Sphaeropteris lepifera,别名多得很,多鳞白桫椤、蛇木、兰盆笔筒树……随便你挑一个叫它都行!它属于蕨类植物大家庭,但跟那些娇小的蕨类不同,笔筒树能长到跟树一样高,靠的是孢子繁殖这门绝技。我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就亲眼见过一棵,那姿态,简直就像是从远古穿越过来的守护者!📸 📜笔筒树的历史与...
1982年,厦门大学的赵修谦教授在厦门大学后山的自来水池附近偶然发现了一株笔筒树,这标志着中国大陆首次记录了这一珍稀植物。随后,在二十一世纪,福建的福清、霞浦、平潭等地陆续发现了笔筒树,共计28株。2015年,三株笔筒树从福清市的野外被迁地保护至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的雨林区,这个被誉为植物的“诺亚方舟”的地...
笔筒树(Cyathea lepifera)属于桫椤科白桫椤属植物,而整个白桫椤属出现在9000万年前,白垩纪时代[3] [4]。桫椤科干群出现不早于2亿年前,冠群不早于1.45亿年前,也即现生桫椤最后共组实际不早于白垩纪,但能追溯的最早桫椤祖先则出现于侏罗纪早期 至少大多数小学生应该都知道,侏罗纪大约在1亿多年前。相差...
笔筒树(多鳞白桫椤)..笔筒树(多鳞白桫椤)图片来自:whyshy2010的百度相册在约3亿6000年前就已存在,被称为「活化石」。 平均株高5-6米,最高可达15米。叶长度可达2米。图片来自:whyshy2010的百度相册
笔筒树,学名Sphaeropteris lepifera (J. Smith ex Hooker) R. M. Tryon,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以下是关于这种植物的详细信息:🌿【形态特征】 笔筒树是一种乔木状植物,高度可达6米,胸径约15厘米。叶柄上面为绿色,下面为淡紫色,覆盖着鳞片,并有疣突。鳞片呈苍白色,质地较薄,先端狭渐尖,边缘有刚毛。叶轴...
大约10年前,温州市苍南县大渔镇的一处山林里,植物分类专家惊喜地发现了笔筒树的身影。这一发现,填补了该物种在中国大陆北缘分布的空白。可不幸的是,最早发现的6米高母株,已自然死亡。幸运的是,在母株身旁,一株新的小笔筒树破土而出,成为中国最北端的笔筒树。作为侏罗纪恐龙的主要口粮,笔筒树的生存现状却不容...
恐龙吃的“零食”,现在成了“濒危户”,这事儿听着就有点魔幻。浙江温州苍南县,最近发现了一批活着的笔筒树,说是3.6亿年前的“老古董”,当年侏罗纪的恐龙没事儿就啃两口。消息一出,大家伙儿都觉得稀奇,毕竟能和恐龙扯上关系的东西,自带流量。但仔细想想,这事儿背后,好像没那么简单。一方面,我们惊叹于...
有媒体2025年3月29日报道,这种有着3.6亿年历史的笔筒树,可是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和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大宝贝”。今年春天,温州苍南县大渔镇的笔筒树原生境保护点里,还冒出了新生幼苗呢!说起来,笔筒树和温州的缘分可不浅。10年前,苍南大渔镇的一位村民偶然发现了两株笔筒树,经过专家鉴定,确认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