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卷笔石是产于四川城口县田坝的志留纪的化石。特性描述 笔石体呈镰刀形或鱼钩形,长不超过10mm,宽在始部(横过第一个胞管末部)为0.4mm,在末部为0.8mm。笔石体始部2mm长度(约有3个胞管)内枝体近直,它的伸展方向和胎管的线管延伸方向一致,自第四个胎管开始,枝体迅速向腹侧弯曲,枝体的腹缘内...
笔石动物,一种已灭绝的海生生物群体,以其独特的特征在古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身体结构主要由笔石虫体分泌的骨骼构成,这种骨骼被称作笔石体(rhabdosome)。这些笔石体的大小各异,通常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之间,有的甚至能够达到惊人的70厘米或更长。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笔石体主要由几丁质组成。
娇柔鄂尔多斯笔石是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市南公乌素的中奥陶世(O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笔石体微小,直径6~12毫米,枝纤细,两主枝和胎管构成醒目的十字形主枝从胎管长出后,先平伸,再向上斜方向生长,然后向胎管上方扭曲。主枝长10~25.8毫米,宽0.15~0.2毫米。次枝生于弯曲主枝的外侧,从第二...
古老网格笔石是发现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晚寒武世时期化石。特征描述 有几个压扁的笔石体标本,笔石体小,呈树枝状,高12毫米,宽8毫米,始端具极短的茎状物,最长仅0.8毫米。笔石枝僵直或微曲,具有两个主枝,其间夹角为90°~100°,分枝不规则,可达5次以上,分枝角均为锐角。枝宽均...
当前是标本为一良好的反面保存的笔石体,仅见胎管下中部,胎管口部宽为0.3mm,胎管刺长仅0.2mm。第一个胞管自胎管下中部生出,先沿胎管一壁向下生长,到胎管口随退迅速转向外向上生长,末部外斜生长,口向外。其余胞管直管状,腹缘直,或稍微内凹,口部稍为扩展。在笔石体的始部,胞管口向外,到笔石...
中国简单笔石是产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的早奥陶世(O₁)的化石。特性描述 笔石体由几个简单的胞管组成。原始的胞管较长大,并生出次级胞管,次级胞管又生出第三级胞管。各级胞管均为细长的圆筒形管子。始部弯曲,长达8毫米,口宽1.2毫米。化石产地 该化石产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
简介 对笔石是古无脊椎动物。笔石纲,正笔石目,无轴亚目,对笔石科的一属。因笔石体具有左右对称的两枝而得名。两个笔石枝由下垂至上斜,胞管简单,呈直管状。生存在早、中奥陶纪。 例如反常对笔石。燕形对笔石、爱氏对笔石等,均产于下奥陶统,宁国组。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陶世...
维多利亚等称笔石是产于广东省台山市新厂的早奥陶世(O₁)的化石。特性描述 笔石体呈“u”形,两枝弯曲向上,背缘大部近直,分叉角35°~40°。笔石枝长10mm,枝宽均匀,始端宽约2mm;末部宽2.5~2.7mm,末端枝略有收缩。胎管长3.5mm,口部宽0.7mm,胎管和第一个胞管间的齿隙深而清楚。最初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