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石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是海底底层的生物,约生活于4.45亿到2.58亿年前的寒武纪至二叠纪时期。笔石的化石可以发现在世界各地,其中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比较著名。在古代,笔石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生物,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多以至于人们只能以数量来形容其存在。 笔石的体型与形状十分独特,它有一个长圆锥...
一部分笔石动物在海底底栖固着生活,固着种类由一根细长的茎连接到海藻或者礁岩上,茎末端有根状结构,可以抓牢这些附着物,例如大部分的树形笔石,它们有固定的茎、根等构造,它们常常与底栖三叶虫、腕足动物及珊瑚等共生;另一部分笔石动物漂浮生活,漂浮种类会聚生在充满气体的浮胞...
笔石 [ bǐ shí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ǐ shí ] 古代的一种体内有骨胳的无脊椎动物﹐形体很小﹐生活在平静的海洋中﹐构成羽毛状或锯齿状的群体。页岩中常有它的化石﹐是划分和对比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在地球古老的黑色岩层中,经常可以看到特殊的一类动物化石,它们外形很像铅笔在岩石层上书写的痕迹,这是因为这种化石常因升华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在岩层上神似象形文字,因此科学家把这类化石命名为笔石。拥有笔石状化石的生物是一类生活在5亿多年前至3亿年前的奇异海洋动物——笔石动物,它们如今已经灭绝。第一...
1735年,林奈创立的类化石属“Graptolithus”,意为“用笔在岩石中书写的痕迹”。笔石的名字即由此而来,笔石是笔石动物的化石。 笔石动物是一类从共通茎管系统连续规则出芽的海生群体动物,多为浮游生活,部分固着于海底,寒武纪出现,石炭纪绝灭。 笔石动物群体很可能是通过有性、...
棒状花瓣笔石是产于四川城口县田坝的志留纪的化石。特性描述 笔石体似棒状(不包括中轴),长22mmmm,一个破碎标本的笔石体长为28mm以上。中轴劲直,伸出笔石体末端达25mm。在一个完好的笔石体上,中轴(外延部分)为一长条状膜体包裹,中轴体包裹,中轴在该膜体中呈细而线。该膜体保存宽度为0.8-0.9mm。笔石...
正常正常笔石是产于安徽省宁国市河沥溪的志留纪(S)的化石。特性描述 当前的标本可能代表笔石体中下部。笔石体两侧平行,长14.5~17.5mm,始部宽1.2mm,向上至5mm处增至1.5mm,10mm处增至1.6mm,14mm处增至1.8mm。胞管膝上腹缘直,长0.8~0.9mm,与轴向相平行,口缘稍凹,口穴呈半圆形,占体宽1/5~1...
——“笔石”, 这些图案或符号就是对其生动地诠释。 PART 1 化石上的“书写”痕迹 笔石是半索动物门羽鳃纲笔石亚纲的成员,它们在寒武纪时就已存在,于奥陶纪迎来多样性巅峰,历经志留纪和泥盆纪,最终于石炭纪灭绝。笔石真的在海洋里消失无踪了吗?2012年,科学家Mitchell等人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笔石并没有完全灭绝,现生...
“笔石”(graptolite)是一类已灭绝的海生群体型动物,由于化石经常是以碳质薄膜方式保存,如同以笔在石上书写所留下的痕迹而得名。 笔石群体骨骼,称为笔石体(rhabdosome),由于数量不等的笔石枝(stipe)所构成,笔石枝的数目少则1枝,多的可达百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