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笔石动物在海底底栖固着生活,固着种类由一根细长的茎连接到海藻或者礁岩上,茎末端有根状结构,可以抓牢这些附着物,例如大部分的树形笔石,它们有固定的茎、根等构造,它们常常与底栖三叶虫、腕足动物及珊瑚等共生;另一部分笔石动物漂浮生活,漂浮种类会聚生在充满气体的浮胞...
笔石 [ bǐ shí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ǐ shí ] 古代的一种体内有骨胳的无脊椎动物﹐形体很小﹐生活在平静的海洋中﹐构成羽毛状或锯齿状的群体。页岩中常有它的化石﹐是划分和对比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笔石的背面有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口盘,用于进食。笔石体表沟壑纵横交错,形成线状或额状的体表花纹,这种个体之间形态各异的特征,大大方便科学家产生了学名的称呼方法。笔石下部通常有一个针形的根,可以用以附着在海底或岩石上。 和其它棘皮动物的种类一样,笔石的身体还覆有棘、刺、管道、板等多种器官结构,用于...
和所有滤食动物一样,笔石也要尽可能地扩大自身和海水的接触面积。它们生长成树枝状,放射状,螺旋状,...
笔石最早是由分类学家林奈于1735年创立的类化石属 “Graptolithus” 演变而来,意为“笔在岩石中书写的痕迹”。常见的笔石化石实为笔石动物建造的居室,其软体部分已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分解殆尽。 起初,由于古生物学家对笔石的结构认识不足,其常被误描述成植物化石、痕迹化石、头盘虫、珊瑚、水螅以及苔藓虫等。
最后总结一下,笔石就不说了,头足纲的,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区分,缝合线复杂是菊石,缝合线平滑是鹦鹉螺...
正常正常笔石是产于安徽省宁国市河沥溪的志留纪(S)的化石。特性描述 当前的标本可能代表笔石体中下部。笔石体两侧平行,长14.5~17.5mm,始部宽1.2mm,向上至5mm处增至1.5mm,10mm处增至1.6mm,14mm处增至1.8mm。胞管膝上腹缘直,长0.8~0.9mm,与轴向相平行,口缘稍凹,口穴呈半圆形,占体宽1/5~1...
棒状花瓣笔石是产于四川城口县田坝的志留纪的化石。特性描述 笔石体似棒状(不包括中轴),长22mmmm,一个破碎标本的笔石体长为28mm以上。中轴劲直,伸出笔石体末端达25mm。在一个完好的笔石体上,中轴(外延部分)为一长条状膜体包裹,中轴体包裹,中轴在该膜体中呈细而线。该膜体保存宽度为0.8-0.9mm。笔石...
维多利亚等称笔石是产于广东省台山市新厂的早奥陶世(O₁)的化石。特性描述 笔石体呈“u”形,两枝弯曲向上,背缘大部近直,分叉角35°~40°。笔石枝长10mm,枝宽均匀,始端宽约2mm;末部宽2.5~2.7mm,末端枝略有收缩。胎管长3.5mm,口部宽0.7mm,胎管和第一个胞管间的齿隙深而清楚。最初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