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规定凡重要文书都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并在总督府之下专设了负责掌管满文与汉文翻译事务的官职,就叫笔帖式。笔帖式办公地方叫笔帖式署,笔帖式署所在街道也就叫笔帖式街。 笔帖式街是成都市唯一一条以满语译音为街名的街道,也是清代成都历史的重...
其办公的地方叫笔帖式署,所在街道叫笔帖式街,是成都唯一一条以满语译音为街名的街道,记载着清代成都的文韵风骚。 笔帖式街在东顺城南街和东糠市街交汇的地方,前半街是一条比较窄小的老巷子,巷子两边曾经是挨家挨户的民居,那就是现在所谓的笔帖式街老宅院。 作为传统川西民居的代表,旧时的笔帖式街老宅院不...
笔帖式办公地点就在笔帖式署,清代,成都有两处笔帖式署,其中一处就在这条街,此街也因此得名。 02 九思巷,东起上升街,西接西华门桥。这条街的街名可谓大有来头。 “九思”见于《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九思巷 图片来源:...
“笔帖式办公地方叫笔帖式署,笔帖式署所在街道也就叫笔帖式街。”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说。 据志籍记载,成都的帖式衙笔门有两处,另一处位于城中毗邻太平街东(今为太升南路的一段),因其撤毁更早,所以衙署名称早已不存在了。“在今天的成都市,只有笔帖式街是以满语的译音为街名的街道。”袁庭栋说。 如...
清朝前期,笔帖式的工作很重,凡是由当地送往中央的文书都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中期以后,多数文书只用汉文,但仍要在笔帖式署签章。清朝灭亡后,该官职也废除了。 其实“笔帖式”只是满语的音译汉写,本意为“写字人”,汉义译为“书记人”。其办公的地方叫笔帖式署,所在街道叫笔帖式街,是成都唯一一条以满语译音为街...
【成都街巷:笔帖式街只剩一座老宅】 在东糠市街和东顺城南街交汇处,有一条笔帖式街,现在去没找到,只看到“博舍酒店”门前老式建筑,保留着“笔帖式街81号”门牌。 过去这有笔帖式衙门,“笔帖式”是清代的官职,负责把重要文件翻译抄写成满汉两种文字,相当于“文秘”,清朝灭了,笔帖式衙门也没了。 笔帖式...
笔帖式街老宅院:川西民居的典范 在锦江区太古里的另一角,笔帖式街老宅院映入眼帘。笔帖式街老宅院占地面积78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20平方米,于2014年9月列入第二批次公布为成都市历史建筑。“笔帖式”一名大有来头。清朝规定,凡是重要的文书均要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所以在总督府之下专门设立负责掌管满文与汉文翻译...
声音简介 成都的太古里不仅自己火,还带火了周边的众多地标,比如:让成都吃货神魂颠倒的东糠市街、小资私家菜云集的朗御,旁边的一条小街上还坐落着一家超五星豪华酒店——博舍,那这条颇为风雅的小街呢,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笔帖式街。 下载手机APP
笔帖式街老宅院是大慈寺街区六处建筑遗存之一,系笔帖式街仅存的老宅院,原为清代官方翻译机构笔帖式署所在地,后改为住居宅院。笔帖式街即以此为名,也是我市唯一一条以满语为街名的街道。2013年,笔帖式街老宅院由市房管局纳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2014年由市政府第二批公布为成都市历史建筑并挂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