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汰的弟子昙一、昙二,两人都是博学经义,又对《老子》和《易经》都很有研究,他们与道安的高足慧远齐名。昙二早卒,法汰哭的很伤心,他说:“这是上天要‘颜回’死啊!” 法汰生前所著《义疏》并与郗超书《论本无义》,都流行于世。有人说:法汰是道安的弟子。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原典 竺法汰,东莞人。少...
竺法汰抵达都城后,选择在瓦官寺驻足。晋简文帝对他极为敬重,邀请他讲解《放光般若经》。这是一次备受瞩目的学术活动,开讲当天,简文帝亲自莅临,王侯公卿以及众多名流悉数到场。法汰的讲解深得人心,他的讲解技巧超群,风采出众,言辞如同兰花般馥郁,连知名人士如王洽、王珣、谢安等人都对他表示由衷的...
竺法汰,这位出自东莞的高僧,年少时与道安同窗共学。虽然在才智辩才上略逊一筹,但他的容貌却有过人之处。法汰与道安一同避难至新野,道安分配徒众,让法汰前往京师瓦官寺。临别时,道安预言法汰将在西北弘法,东南则由他继续,两人的教化将在江河湖海间互相照应。法汰与弟子昙一、昙二等共四十多...
竺法汰 摘自:佛学大词典 (320~387)东晋僧。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中本无异宗代表人物之一。东莞(山东沂水)人。容貌出众,少与道安同学,博通群经,兼及世典。与道安避难至新野,奉道安之命东下建康,弘扬法化。率同弟子昙一、昙二等四十余人沿江东下。时有荆州沙门道恒主张‘心无义’,其说盛于江南,师以此为邪说,乃...
竺法汰(320年~387年),东莞人,是一位东晋时期的高僧,属于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中的“本无异宗”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佛学理论的主要著作包括《元本论》和《中论疏记》。竺法汰早年与道安、竺法雅等人一同师从佛图澄。佛图澄圆寂后,竺法汰以师礼侍奉道安。道安避难至新野时,命令竺法汰下京,随后竺法汰带领弟...
法汰法师(竺法汰) 晋‧京师瓦官寺 ◎宣化上人 讲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1970年12月27日、28日 这位法师所见的道理、所讲的道理,都超过一般普通人所讲的,远近都知道他辩才无碍。 现在再讲一位高僧,这一位高僧也是晋朝的,在南京瓦官寺,他的名字叫释法汰。他有两个徒弟,一个叫昙壹,一个叫昙贰。他什么...
竺法汰(320年—387年),东莞人,少与道安、竺法雅等师事佛图澄。佛图澄圆寂后,法汰以师礼事道安。道安避难至新野,即命法汰下京。法汰与弟子昙一、昙二等二十四人,沿长江东下。途中因疾停阳口,道安遣慧远前来问疾。
王珣、谢安等皆表钦敬。法汰于京,仍与道安维持密切往来,如法汰曾书问道安有关“三乘”、“六通”与“神”等问题,道安也于寻获《光赞般若经》后,立即手抄一本遣徒往送法汰。法汰晚年所收弟子,以提倡“一阐提皆有佛性”的道生最为有名。法汰以晋太元十二年卒,春秋六十有八。
【佛教思想史】076.沙门释子-诸有四姓,灭本名字 2021-11-13 18:03:0010:151.1万 所属专辑:佛教哲学(新佛学)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我本蠻夷 06118 简介:蠻夷戎狄,皆我族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