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正是因为有这种践行科学之善的仁心,无论是在所学专业上选择农业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气象学,还是在研究目标上选择中国的气候研究;无论是选择回国到高校任教,还是为了开创我国气象事业而精心拟订《全国设立气象测候所计划书》;无论是对我国历代气候变化的研究,还是物候学的研究,都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
竺可桢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近2000万字文稿,其中包括1300余万字的日记。这些文字已悉数收入《竺可桢全集》,于2004—2013年分卷出版。这是竺可桢所遗留精神财富的真实载体,给了我们一个细细品读大师的机会。 今年是竺可桢逝世50周年,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之际,杨浦区图书馆“静思...
这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教育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在系统考察国外气象测候组织、气象台分布情况后对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竺可桢一生在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科技史、科普事业、教育领域等诸多科学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他有一颗深切的爱国心,最热烈的希望是要出洋...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Chu Kochen Honors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成立于2000年5月,是以浙江大学竺可桢老校长之名命名,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原浙江大学(工科)混合班,现任院长是杜江峰。竺可桢学院是浙江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荣誉学院,是实施英才教育、培养优秀本科生的一个重要...
本期介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科学史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竺可桢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1956年 当选为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主任;1960年被提名为苏联地理学...
01 水滴石穿,终身学习题图为竺可桢肖像。杜爱军 绘 “滴水欲穿石,万事需恒持。问天孰能道?求是可为之。日日家国计,科教救亡时。物候常有变,君心未见移。”这首诗用来描绘竺可桢非常合适。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在绍兴一个有文化的米粮商人家里。他2岁开始识字,特别爱看书。 有一次下雨,竺可桢发现雨滴...
接着,3月25日,竺可桢便到教育部与王世杰(字雪艇)部长商谈浙大经费一事。“余以省府经费不可靠,而中央之每月五万二千元,其中职教员薪已占去百分之七十七,即四万元,故主张国库增至六万元。雪艇意以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故浙省经费亦不应放弃,国库增至六万元故作另一事办理。”从这段表述来看,...
竺可桢是 我国著名的物候学家,他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入选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浙江省绍兴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曾任13年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