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名称竹茹散 处方苦竹茹30克 生干地黄30克 茜根15克百合15克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耆4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肺痈烦闷,咳嗽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青竹茹散 青竹茹散,药品,主治折伤,举身尽瘀血。青竹茹散 药物组成:刮青竹皮2升,乱发(如鸡子大)4枚(烧灰),延胡索2两(一方无延胡索)。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三一一。制备方法 上为散。用法用量 以水合酒1升,煎3沸,顿服,日3-4次。
竹茹散,源自《圣惠》卷十四,是一剂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伤寒过后出现的阴阳失调症状,特别是头痛和持续不断的鼻出血(鼻衄)问题。该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竹茹1两,犀角屑3分,生干地黄2两,炙微赤的甘草半两,以及1两伏龙肝和1两川朴消。每种药材都承载着独特的药效,共同作用于患者的病情。制...
竹茹散是源自古代医书《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的一种传统方剂,主要由苦竹茹、伏龙肝、石膏、炙微赤的甘草、去心并烘焙过的麦门冬和黄芩组成。具体配方包括苦竹茹15克,伏龙肝30克,石膏同样为30克,甘草15克经过炙烤处理并剁碎,麦门冬30克去心后烘焙,黄芩15克。使用方法是将这些药材捣碎成粗粉,制...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竹茹散 【处方】 苦竹茹30克 生干地黄30克 茜根15克 百合15克 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耆4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肺痈烦闷,咳嗽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
竹茹散1,竹茹散1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组成】苦竹茹30克 生干地黄30克 茜根15克 百合15克 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黄耆4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
竹茹散2,竹茹散2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 【组成】竹茹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 白茯苓30克 栀子仁30克 黄芩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石膏60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用
竹茹散,一个出自《幼幼新书》卷二十六的古方,其主要成分包括菊花、黄芩、人参各一钱,大黄半两,以及甘草一钱。这个药方的研制基础源于古代医籍,着重于治疗小儿在疳疾之后可能出现的天柱倒问题。制作方法相当简单,只需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在使用时,竹茹散需要配合竹叶汤来服用,这可能是配方中原本...
竹茹散的配方源于古代医典《太平圣惠方》第七十六卷,主要成分包括竹茹30克,麦门冬30克(去心),白茯苓30克,栀子仁30克,黄芩30克,以及炙微赤的甘草15克,捣碎后研磨成散粉。此方剂的制作过程是将所有药材混合,捣成细末,以便于服用。其用法是,每次需要取12克的竹茹散,加入180毫升的水,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