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簧 [ zhú huá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ú huáng ] 竹雕工艺之一。即翻簧。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风彩 祭肉 诗社 道歉 琉璃 猜测 解元 蹒跚 霸道 高俊 薏米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竹刻(江安竹簧),四川省江安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江安竹簧工艺历史悠久,明代正德年间即已达到兴盛。1915年,江安竹簧作品《花篮》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胜奖,由此开始走向世界。江安竹簧制品有竹簧、竹筷、竹筒、竹根雕、竹编、竹装修等七大类上千个工艺品种,其造型和雕刻既保留了中国书画的笔墨...
网针形(又称剑形)竹簧:流行于彝、拉祜、佤、布朗等族中。大小不一,头部尖角约60度, 呈网针形,又像剑形。彝族的大型竹簧,长13厘米左右,宽1.5厘米,小型的长6厘米左右,宽1厘米。制作采用楠竹片,用锋利刀子刳薄竹片,并在中间三面镂空刻出簧舌, 簧舌长度为簧片的3/5,宽为1/3。片头削尖呈网针或剑形,片尾...
竹簧的拼音是:zhú huáng,竹簧解释是:竹雕工艺之一。即翻簧。把南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簧,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产品以实用的茶叶罐、花瓶、台灯、照相架等为主,色泽光润,类似
竹簧雕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雕刻艺术品。主要流传于四川地区。将竹簧压成平面,与木板胶合,再精制成各种雕刻艺术品。湖南邵阳地区盛产楠竹,清代艺人王树琅首创竹铸雕刻艺术。采用传统白描技法,以刀代笔,在竹簧上刻出各种花、鸟、虫、鱼、诗词书法等图案。产品有茶叶盒、烟盒花等。典雅古朴,是一种一实用与欣赏相...
目前,江安竹簧工艺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3人,县级传承人10人。许太文是土生土长的江安人,从小喜爱绘画与雕刻。初中毕业后,他学习了一身过硬的木雕技术,后来在老一辈竹雕大师周明伦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竹雕,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与刻苦钻研,许太文创作出了许多...
竹簧又称"贴簧"、"翻簧"、"反簧"、"文竹"等,其工艺是取竹筒内壁黄色表层将其翻转过来,经煮压、粘贴到木制胎骨上使之成器;自清中期以来,江苏嘉定、浙江黄岩、湖南邵阳、四川江安、福建上杭均以制作贴黄著称;据已知文献记载,以上杭为较早,贴簧器以木为胎,因为木胎可随意造型,故能突破竹材为圆筒形的...
竹 刻(江安竹簧)级别:国家级 类别:传统美术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江安地处川南,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竹类生长。数量、品种繁多的竹类成为当地人赖以生存的资源条件,也为江安竹簧工艺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江安竹簧工艺历史悠久,明代正德年间即已达到兴盛。1915年,江安竹簧作品《花篮》在巴拿马万国博览...
兴盛于明清时期,光绪十四年(1888),湖南人沈秉坤任江安知县,带来竹簧(翻簧)工艺品,江安县人许昆山、蒋云成模仿学习,遂放弃其他手艺,专业制作竹簧工艺品,这是江安竹工艺作为专业技艺,从竹业中独立的肇始。此后,竹簧工艺品畅销一时,刺激了竹工艺的繁荣创新,2007年,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