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的功效是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用于治疗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竹叶石膏汤是一个中医方剂名,由竹叶、石膏、麦冬、半夏等药物组成。其功效是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用于治疗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气虚伴有津液损伤)证。症见身热多汗,心烦胸闷,恶心欲呕,口干喜饮,或烦躁失...
竹叶心石膏汤主要药物组成为竹叶心10g,生石膏(先煎)30g,麦冬20g,人参10g,姜半夏10g,粳米10g,甘草等。方药组成 竹叶心10g,生石膏(先煎)30g,麦冬20g,人参10g,姜半夏10g,粳米10g,甘草 加减 呕恶严重,加旋覆花(包)10g,代赭石(先煎)30g,竹茹10g;胃热亢盛,口舌生疮,重用生石膏30~60g,加知母12g,玄参12g,...
惟有既清热生津,又益气和胃,施以清补并行,方为两全之法,故治用竹叶石膏汤。 本方由白虎加人参汤化裁而成。即白虎加人参汤以知母易麦冬,加竹叶、半夏。方中以竹叶清心除烦,石膏清余热之邪,半夏降胃气之逆,人参补病后之气虚,麦冬补病后之阴虚,配甘草、粳米以和胃气、防止寒凉太过,且助中焦之运化。诸药相合,...
竹叶石膏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等症状。其主要成分包括竹叶、石膏、知母、甘草等,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等功效。竹叶石膏汤通过清热解表、生津止渴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因风热引起的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同时,石膏和知母的清热泻火作用,有助于降低体内热...
《太平圣惠方》用麦门冬配石膏、甘草,治小儿伤寒、烦热头痛、呕逆。 《张氏医通》二冬膏:用天冬、麦冬各等分,水煎浓缩加蜜收膏,不时噙咽,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 “虚羸少气”是竹叶石膏汤适用人群的体型特征,“气逆欲吐”是竹叶石膏汤适用疾病临床特征的描述,...
淡竹叶15克,石膏(先煎)和麦冬各30克,生晒参10克,甘草6克,白芨20克。 这里头,生晒参补气生津。麦冬生津。石膏用于清热。淡竹叶也是清热的。白芨,可以生肌,用于愈合溃疡面。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你会发现,这里面其实就包含了竹叶石膏...
竹叶石膏汤的药方 出处 《伤寒论》 【异名】 竹叶汤(《外台秘要》卷三引《张文仲方》)、人参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分类 清热剂-清气分热 组成 竹叶(6克) 石膏(50克) 半夏(9克) 麦门冬(20克) 人参(6克) 粳米(10克) 甘草(6克) 【方论】 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为君;人参...
竹叶石膏汤的方证特征明显,以虚羸短气、气逆欲吐为临床表现特征,其人的体形、脉舌有特异性,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以及肌肉萎缩性疾病,高龄老人、儿童多见。中医的解释是“余热不清,气液两伤”。竹叶石膏汤是主治方,具有退虚热、增体重、止汗、止呕、止咳、止渴等功效。
【方剂名称】竹叶石膏汤 【别名】竹叶汤、人参竹叶汤、石膏竹叶汤 【组成】竹叶2把,石膏1升,半夏半斤(洗),麦门冬1升(去心),人参2两,甘草2两(炙),梗米半升。 【功效】清热,养阴,益气。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虚羸少气,身热多汗,呕逆烦渴,唇干口燥,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