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根都可以坐,聪明的,笨的,有没有学问,有没有认识字,一点关系都没有,都可以做得到。让你“体悟”一切“如影如幻,无有真实”的,只有这个“坐禅一行三昧”。 “安住于此”,如果你能一盘腿上坐,端身正坐,万缘放下,安住在这里,不论上中下三根,你只要放下万缘,什...
“遇晚端身正坐”出自元代马钰的《满庭芳 鸣鹤馀音卷之三》。“遇晚端身正坐”全诗《满庭芳 鸣鹤馀音卷之三》元代 马钰年小灵童,出家学道,师言侧耳须听。清晨早起,扫地莫扬尘。梳洗身边洁净,然后刷釜拈盆。厨房内,油盐米面,休得费半毫分。客来须接待,行须缓步,语要低声。守清贫寂淡,...
1. 学佛修为何需端身正坐 1.1. 【端身正坐的重要性】初学佛者,往往不习惯于端身正坐来听经、闻法。然而,《维摩诘经》有言:“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既然佛法能随类教化,那在诵经、听经时,是否真的可以不必拘泥于形态,采用轻松的姿态,甚至在沙发或床上听呢?实际上,佛所说的...
小提示:"遇晚端身正坐,心清净、满目光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目光:(名)①视线:大家把~投向领导。②眼睛的神采:~犀利|~炯炯。③见识:~短浅|~远大。 满目:汉语词汇,解释为充满视野。 清净:(形)①没有外界事物打扰:耳根~。[反]喧扰。②佛教、道教指远离人世烦恼:~...
四更夜月偏,乘云到雪山。端身正坐欲向前。坐禅延。隋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五代 笺注 作者 评论 版本 朗诵 拼音 扫码 诗帖 注释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一○四九) 引用 在论文参考文献中引用此页面: 复制 —— 中华诗词网以文化传承之立场载录此作品! 五更转 其四 四更缓步出门听。直走到街庭。今夜斗末见...
端身正坐(站立、仰卧亦可),全身放松,两眼轻闭。两手放松,如抱球状,置于胸腹前,做开合运动。外开时,两手向两侧拉开;内合时,两手向中间合拢,尽量近,但不要挨上。动作要缓慢均匀,熟练后可以肩肘带动手掌开合。开合幅度一公分到十几公分均可,往往动作越小气感越强。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两手之间有一种拉不开、合不...
清微坐功凡入静室跣足,端身正坐,两手握固,万缘放下,定心如在太极混沌未判之先,虚空圆光之内,又如在圆光一窍之中,混沌一同,身心俱无,澄澄湛湛,普照十方,天地莫测,鬼神莫知,早晚静坐亦然,常要运用。...
如对圣容。端身正坐对下一句是如对圣容,在接下一句的时候要符合当时的场景,这句话的意思是读经书时要端正自己的姿态,任何时候都要端坐着,就像面对佛祖一样恭敬,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态度。
养心:端身正坐,两手握拳,用力相互空间六次,将一手放在另一只手腕上,一手向上托起,如托起重石一般,两手交叉,用双脚交替踩踏双手各五六次,他去除胸中风毒之邪,收功时,屏住呼吸一会,闭目,鼓漱口中津液...
端身正坐如对尊颜则身业净也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则口业净也意不散乱屏息万缘则意业净也 36 2024-05 3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46 2024-05 4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