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入洛,是指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朝后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京的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济以及没有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 【背景】 宋人很想联金,但是金人反复无常,口口声声说联合,又反反复复来抢劫.这种所谓的联合,根本毫无诚意!甚至到了覆灭...
纵观“端平入洛”之役的整个进程,赵葵的表现可以用“长于战略,短于战术”八个字来概括。尽管赵葵在战役先期表现出了深远的战略眼光,但在实际作战中却轻师冒进,以致入洛之师溃败。尽管入洛之师溃败,但赵葵并未仓皇逃跑,反而审时度势,将制置司治所从扬州迁到边境的泗州,率领宋军主力与降人国用安等在应天...
留守开封的赵葵得知入洛的两支宋军溃败以后,以粮草不足为由,决定放弃支援洛阳的宋军,直接从开封撤回。可由于他们没有给士兵们交代清楚,军队由一开始的增援指令突然变成撤退命令,顿时陷入慌乱。结果宋军从撤退变成了溃逃,所有人都争先往后地逃回南宋,辎重全部扔在了路上。 就这样,端平入洛以南宋的大败而告终。这次...
“端平入洛”尽管出于一个良好的初衷,但这场军事行动是在南宋并不具备相应的军事、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这也是一次十分轻率冒险的举动。 更为严重的是,“端平入洛”给了蒙古大举进攻南宋的口实,长达50多年的宋蒙战争也就此拉开了序幕。说南宋自己引燃了灭亡的导火索,一点也不为过。
5、端平入洛的实现 因南宋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认真作过收复中原的军事准备,对宋、蒙双方力量对比也缺乏清醒认识,认为蒙古人不会因为宋军北上恢复三京而作出强烈反应,便仓促上阵,想侥幸一时,迫使蒙古人承认既成事实,故宋军北上之后,立即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因战火破坏,当时河南各地城市残破,人烟稀少,田畴荒芜...
5、端平入洛的实现 因南宋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认真作过收复中原的军事准备,对宋、蒙双方力量对比也缺乏清醒认识,认为蒙古人不会因为宋军北上恢复三京而作出强烈反应,便仓促上阵,想侥幸一时,迫使蒙古人承认既成事实,故宋军北上之后,立即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因战火破坏,当时河南各地城市残破,人烟稀少,田畴荒芜...
宋蒙之战的开端——端平入洛 宋蒙联手围困蔡州,消灭掉金国之后,蒙古的主力即北归。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宋理宗看到这个收复故国千载难逢的机会。河南此时已经成为真空地带,如果能够趁此机会光复三京,即开封、洛阳和商丘,即可光复中原,自己也将青史留名。当时南宋朝廷有两派:一派主张北进来收复故都,沿黄河...
首先,指责端平入洛是南宋毁约并启衅于蒙,才导致蒙宋战争爆发,本身就是非常荒谬的想法,难道理宗不北伐,蒙古就不会入侵?要知道金亡之后,蒙、宋、金鼎足而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而南宋将要独自面对的,是整个冷兵器时代,野心最盛、战斗力最强的蒙古人,宋蒙之战怎么可能避免?何况早在端平之前,蒙古就曾以武力...
那么,南宋的“端平入洛”真的是一次愚蠢的军事决策吗?其实,端平入洛在当时来看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这么说,端平入洛是政治之战,也是军事之战,它提升了宋理宗的威信,也保证了南宋本土的部分安全,减轻了蒙古人对江南的损害。首先有必要考虑一个问题,端平入洛时期南宋政局是怎么样的?宋理宗又是一个怎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