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轼在《浣溪沙·端午》中也提到浴兰汤: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这首词是苏轼为侍妾朝云写的,他与朝云约定,明天端午的时候一起沐浴兰汤,驱邪避凶。在词的结尾,苏轼还表达了与朝云携手千年、不离不弃的愿望。从中可见,浴兰...
万岁爷的端午,高大上。他首先告诉我们端午的时令特征:“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这是初夏时节,快要到仲夏了;早晚微凉,百日微热,时令清爽;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回归线的方向挪动,白昼一天比一天长,一直到夏至那一天。 这一天,皇帝要大宴群臣。“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主食吃什么,并不重要,不一定是大鱼大...
这是一首羁旅之诗,抒发的是在端午时节的一种闲愁。黄昏时分,诗人独处如乡野山村一样的旅居,又无知音好友相伴。细雨绵绵,梁间的燕子也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诗人只能徒劳地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诗人也只能寂寥地独自轻掩门扉,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粽子,这粽子有棱有角,加上包裹粽子的丝线或者细草茎,就像女孩子的两个发髻。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在高帽上插着艾蒿。 端午时节,万物生长,蜈蚣、蝎子、癞蛤蟆等各种毒物也在出没。根据旧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经国志,立朝身。暂烦高手活吴民。 明朝莫遣书丹篆,怕引新符刻玉麟。 02 朝中措 【元】元好问 年年重午近佳辰。符艾一番新。 满酌九霞奇酝,寿君两鬓长春。 闺中美秀,何如赋得,林下精神。 早办荆钗布袄,共为云水闲人。
快来一起诗话浪漫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浴兰汤、放风筝、饮雄黄酒…这个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从来都是丰盛而又浪漫,充满仪式感!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戳视频,一起“诗话”端午!留言分享你喜欢的端午诗句吧。
扬州俗语中有句话:“又想吃粽子,又想划龙船”,意思是说某人想占尽好事,也就是说,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和划龙船”。 扬州人包粽子多用芦苇叶子和竹箬,粽子形状多种多样,有斧头形、小脚形、圆筒形、三角形等,为了能长久存放,讲究包得紧、裹得实。糯米里除掺进火腿、香肠外,依据个人的口味,...
躲端午 宋代有躲端午的习俗,说的是新婚或已经嫁人的女子回家过端午。陆游的《丰岁》诗中就记载了这一习俗。 丰岁欢声动四邻,深秋景气粲如春。 羊腔酒担争迎妇,鼍鼓龙船共赛神。 旧时以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诸事都需要规避,因此民间有接女子回家躲端午的习俗。为了迎接女子回家,娘家会备好美味的羊腔,即将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