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作者】李贽 【朝代】明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
“童心说”是明代文学家李贽的文学观念,以下是关于“童心说”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背景 “童心说”是李贽在其著作中提出的文学主张。他强调文学创作应回归人的本真之心,即“童心”,认为只有保持童心的纯真无邪,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对当时文坛虚假文风的不满和对真实人性的追求。
因此,李贽提倡童心说,就是要人们返回赤子之心,重现本真自我,以纠正虚伪的世风。 《童心说》译文 (后面附原文) 龙洞山农给《西厢记》写的序中的末尾说:“聪明人,可说我还有一颗童心。这就可以了。” 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是不可有的,也就是以为真心是不可有的了。那童心是杜绝掺假的纯粹的真心...
那么童心究竟是什么呢?明朝天才李贽,有着详尽而新颖《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在明朝之前,童心是个可意会的词,...
《童心说》赏析 童心就是本心、真心、赤子之心,是每个人原本具备的自然真情、天然个性、有个性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身处一个僵化、专制的社会,那么,人的童心会被社会修理得面目全非,他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假人。如果身处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社会,他可以享受自由的教育...
童心说 名词解释童心说名词解释 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
“童心说”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童心”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2) 强调其应不受任何外在的“闻见道理”(包括理学观念)的遮蔽,应该真实坦率地表露内心的情感和欲望;(3)反对伪道学,将儒学经典视为与“童心”对立的伪道学存在的依据。 (1)“童心”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名词解释 童心说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正确答案:李贽认为人先天具有天真淳朴的童心。“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成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其内容为“穿衣吃饭”、“趋利避害”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因为见闻和读书容易失却童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须减少闻见而来的知识,即使对于...
李贽童心说的故事 《童心说》是李贽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主旨是对人们丧失本真自我,以后天习染等蒙蔽纯净本 心的现象进行猛烈抨击,主张人应该保持童心,保持本真自我。 李贽认为,只有童子才保持了人心纯真的本来面目,童子之心是未受外在污染的纯真之心。而本真自我在接受了闻见的道理以后便丧失了。人的道理闻见,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