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刺激这个穴位,能够有效疏通肝经的气机,达到疏肝利胆的效果。同时,章门穴作为脏会穴,也是五脏之气机交汇的要点。按摩或艾灸此穴,可以调和五脏,对于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疟积、腰脊痛等症状有显著疗效。此外,章门穴还具有健脾消胀、和胃利胆的功效,对于肝脾疾患、...
病情分析:章门穴具有调节肝胆功能、疏肝理气、消食化积等多种功效。 1.调节肝胆功能: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属于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帮助改善肝胆功能,对于缓解肝胆疾病如肝炎、胆囊炎等症状有一定辅助作用。 2.疏肝理气:章门穴能够有效疏通肝气,缓解由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胀痛、...
1.促进肝脏健康:章门穴位于人体的腹部,具体在第11肋骨尾端,刺激此穴位可以通过疏肝理气的作用,有效改善肝脏功能。数据显示,定期按摩章门穴能够减轻肝郁气滞引起的不适,例如抑郁、易怒等情绪问题。 2.改善消化系统:章门穴对脾胃有调节作用,通过按压或针灸此穴,可以有效缓解消化不良、胃胀、腹痛等症状。一项研究统计显...
章门穴在临床上具有调理脏腑、疏肝健脾、理气散结及清利湿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炎泄泻、肝炎、黄疸、小儿疳积,亦用于改善五脏气郁引起的腹痛、腹胀、肝脾肿大、皮肤黄染、胁痛、痞块及腹泻等症状。 临床一般通过在此穴位上进行针刺、艾灸等中医手段来发挥其功效,但是由于其位于腹部且靠近人体腹腔脏器,故在针刺...
1、保护肝脏:章门穴与肝脏的联系紧密。它能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帮助肝脏更好地进行代谢解毒功能。对于经常饮酒、熬夜或患有肝脏疾病的人,适当刺激章门穴可以减轻肝脏负担,预防肝脏功能受损,起到一定的保肝作用。 2、缓解胁痛: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波动、劳累等因素,人们常常会出现胁肋部疼痛的情况。章门穴可以有效...
章门穴处有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及腹横肌,还有肋间动脉末支,分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是肝脏下缘,左侧是脾脏下缘。 配伍 章门穴常通过针刺、艾灸或按摩等治疗疾病,常与其他穴位配伍应用。章门穴配足三里、梁门穴、太白穴等,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配内关穴、阳陵泉穴等,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可治胸胁痛;配...
刺激章门穴具有调节脾胃功能、疏肝理气、消积化滞、益肾固精、清热利湿等功效。 1. 调节脾胃功能:章门穴是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与脾胃关系密切。刺激该穴位可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改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等脾胃虚弱或运化失常的症状。
【章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章门穴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的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章门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按摩或者艾灸章门穴可有效缓解急性腰扭伤,或者腰肌劳损,出现腰部疼痛,腰部不能活动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