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宏团队从研究章丘的历史文化入手。项目初期,近30人的调研小队花了近1年时间查阅章丘县志,走访当地老人,了解章丘的地方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水古城内的“米婆婆”店铺的灵感便来源于调研。一位章丘本地老人告诉调研团队,与北方大部分地区习惯食用面食不同,百脉泉畔的章丘盛产明水香稻,也铸就了章丘人爱吃米饭...
清末章丘知县杨学渊总纂的《章丘乡土志》载“邑分六乡,在城曰关厢乡;东北曰清平乡;西曰西锦乡;东曰东锦乡;南曰明秀乡;北曰下三乡,今改为正字乡…”从此便知古城4 个内门名字之来源也是十分讲究的。如果把内外门的名称结合起来理解...
在原县工委领导发动的基础上,章丘县的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很快建立了九、十区两个抗日区政府,还在个别乡抗日民主政府秘密建立了党支部,党的力量不断加强,区、乡、村抗日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章丘县委的建立,逐步引导章丘人民的抗日活动步步深入,为后来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
章丘县老县城史话 济南市章丘区,原为章丘县,历史悠久,早在5600多年前,即有人群繁衍生息,创造了“龙山文化”。商代,东部、北部为蒲姑国,商末西部为谭国,都城今龙山镇城子崖。春秋,为齐地。战国,属田齐。秦,属济北郡。西汉,置阳丘等县,属青州部济南郡。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四年),在回村置阳丘城。
章丘县王推官遗址位于宁家埠镇王推官村村南, 向北可延伸至村内。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度大于200米, 面积16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堆积厚约2.5米,主要包含有岳石文化和商周遗存,亦见龙山文化和汉代遗物。受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遗址地表变化较大。遗迹简介 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度大于200米, 面积16万平方米...
1 截至2019年8月,山东章丘没有下辖县,山东章丘辖15个街道、3个镇,分别是明水街道、文祖街道、双山街道、曹范街道、埠村街道、白云湖街道、圣井街道、高官寨街道、枣园街道、宁家埠街道、 相公庄街道、普集街道、官庄街道、龙山街道、绣惠街道、黄河镇、垛庄镇、刁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街道和镇:1、曹范街道曹范...
1992年8月,章丘县改为县级市,隶属济南市。2016年9月,章丘撤市设区。 当初之所以把县城从绣惠镇搬到明水镇,主要原因就是紧邻胶济铁路,交通运输方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个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年代,为了方便粮食运输和相关物资的采购,章丘的农业总指挥部、钢铁总指挥部和章丘农具厂、轴承厂等工厂都设在明水火车站...
从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的发布辞中可以看出,近年来,章丘的荣誉获评称号有很多,并且都跟“强县”“先进县”“发展县”相关。例如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先进县、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强县、科技创新强县、对外开放强县、文旅康养强县、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没有一座城市,是生而灿烂,...
章丘县的历史变迁与典故 章丘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商代,县的东、北部属于蒲姑国,而西部则属于谭国。到了春秋时期,章丘县先后成为谭国和齐国的诸侯封地。秦朝时期,章丘县属于济北郡。西汉时期,首次置县并命名为阳丘。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县名改为章丘县,取自县北的山名章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