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萧克和一位老部下谈话时,说起了这件事,说:“我当时不了解他们长征会师后的具体情况,那时我们六军团就一部电台,还经常坏,再加上战斗紧张,很少和他们联系,所以对张国焘代表所说的话我没有表态。也就是说,我当时没有批评张国焘的错误,这不是站错队了吗?”老部下说:“你没表态算什么...
李卓然:从力挺伟人到迷失方向的曲折经历 李卓然,这位曾任中央红军红五军团政委的将领,在红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1935年的分裂风波中,他却一时迷失了方向,成为了张国焘的利用工具。这一错误的选择不仅让他自己陷入了困境,也给红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李卓然的决定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因为他在毛主席早期...
待到他赶回后,周总理也是喜笑颜开:“这次谈判很好,对我们红军和中央机关的突围转移起到了重大作用。”可以说,此次何长工又站到了历史的转折点,有了这次谈判,中央才终于确定了长征开始的时间和行动方向。蒋介石也有自己的情报网络,当他侦测到红军主力有了突围迹象后,更是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在红军开往湘西的道路...
这样的言论在当时的美国很有市场,连带那些帮助美国的印第安部落也受到了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美国独立战争产生了一个新的国家,无数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而对印第安人来说,站错队带来的痛苦并不仅仅是是族人的死亡,更是自身地位的改变。大国的承诺从来都不可靠,弱小一方的利益永远是可以牺牲的。1783年,英王代表...
分别是谁呢?第一位是罗炳辉。担任红九军团长期间,他指挥部队经常负责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殿后任务十分危险,该部长征时损失极大。罗炳辉对于中央的军事决策虽然坚决执行,心里却难免有情绪,在卓木碉会议上宣泄了出来,正中张国焘下怀,后来他也得到了张氏的“重用”。不过罗炳辉知错能改,且由于军事指挥才能过人,很大...
“站错队”主要有三种情况:①领导人品不行,把下属当成“炮灰”,以牺牲下属的利益来获得自身的利益,这样的领导太常见;②领导本事不行,在职场争斗中总是落败,不仅获得资源倾斜有限,还可能被限制,导致无法发挥自身价值;③自己本事不行,在“队伍”中只能沦为被牺牲的对象,也许不是“队”站的不对,而是自己...
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越南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孤立的境地。在经历了战争和接下来的两山轮战后,越南不仅民生凋敝,国家经济也陷入了长时间的困境。这个代价深刻反映了国际政治中站错队的严重后果。直到1991年,越南的武元甲才前往中国寻求和解,此后越南国内的局势才有所缓解。经过30多年,越南与中国的关系...
孟达在是否救援关羽这个问题上站错队,后又在是否回归蜀国这个问题上再次站错队,最后被诛杀。第四个:沮授 沮授,原本是冀州牧韩馥的别驾,为韩馥提了不少好建议,但是都没有被采纳。他在袁绍入主冀州的时候,放弃了韩馥,选择了袁绍。这次站队,沮授选择了袁绍,站对了。然而,在袁绍和曹操之间,沮授却站错了队...
何长工为何在草地分兵时“站错队”?主席多次谈话解答。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大多数将领和干部都是随着队伍的发展而逐渐提升职位的。一般来说,那些在初期就地位较高的人,由于他们的资历和经验,往往在后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然而,也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了“高开低走”的情况。其中,最令人感到惋惜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