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指的是立德(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立功(建立卓越的功勋)、立言(创立独到的学说或思想),这三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一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出处与背景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最早出现在《左传·襄...
真三不朽 真三不朽,是指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都很显著的有两个半人,这两个人是指孔子、王阳明,另半个人是指曾国藩。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
“三不朽”这一概念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指的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具体来说:1.立德:指树立道德榜样,以高尚的德行影响和启迪后人,这是最高层次的不朽。2.立功:指建立伟大的功业,为国家和百姓带来实际的利益,如除害兴利等。3.立言:指提出真知灼见的言论或撰写著作,这些言论和著作能够流传...
中国古代文人,素来有极高的人生追求,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国古代读书的最高追求。立德, 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一般认为,最早达成“三不朽”的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而有较为完备史料根据的,公认的有两个半,分别是匡扶蜀汉的一代...
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指树立道德,即提高道德修养,给人们树立道德方面的榜样。立功的意思是为人民做了好事,立了大功。立言,就是以救世之心著书立说。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国历史上,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伦理观点上,最重要的是讲求三不朽——立德、立...
立德:树立高尚的品德,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一切凭良心。立功:是说为民建功立业,有个典故:“冯唐易老”。话说冯唐在汉武帝时期被封为大将,后来文景两代皇帝采取安抚友好,不轻易动兵的国策。直到90岁的冯唐因为匈奴来犯,有人推举他出兵打仗,但那时候他已经年老。所以一个成功...
《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后来唐代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作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实用现代话来说,“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
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唐代学者孔颖达对德、功、言三者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立德,是指创立制度,传承法度,广泛施惠于众”;“立功,是指拯救危难,功绩惠及当时”;“立言,是指言辞得要,道理充足,可传于后世”。后人对“三不朽”的理解中,“立德”指道德操守,“立功”指事功业绩,“立言”则是指将真知灼见以文字形式...
🔥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三不朽”理念,即立德、立功、立言,被视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提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者,为人之本。德行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力量,如同上天对生命的珍视。德行源于道,具有终极意义。🏆立功者,建功立业,为社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