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宪是有一定的的军事能力的,也恰逢北匈奴衰落的窗口期,立下不世之功,终结了汉匈百年战争,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客观来说窦宪的功绩不容抹杀,但是要硬说他能力有多强也并不是,且由于其低劣的品格,历史上对他的主流评价一点也不过分。回朝之后,窦宪被封为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威望剧增,权倾朝野,甚至...
为彻底解决北匈奴之患,窦宪还派遣使者带上大量金帛财物,前往被撵到西海的北匈奴单于处进行招降,自知力量微薄的北匈奴单于当即表示臣服,并请使者将其弟一同带回,作为人质。然而,汉廷对北匈奴单于只遣派弟弟入朝而非亲自前来谢罪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认为其并非诚心归降,于是决定再次兴兵北伐,这次自然又是窦宪领兵。
窦宪的少年时代是很压抑的,他的祖父和父亲都获罪被杀,当时的人们也认为窦家大概再无翻身的机会,这样的环境也造成了窦宪和其他窦家人在性格方面是不健全的,他们需要权力来获取安全感。权势越盛,安全感就越多。至于窦宪为什么在史书当中声名不显,大概是源于“木桶理论”。木桶的容积是由它最短的一块板决定的。
而已经落寞的匈奴部落又在窦宪北伐之前遭受了最后一次打击,这次打击不是来自于匈奴内部的征战,也不是来自于大汉的北伐,而是由于匈奴的逐渐落寞而遭受了一波队友的背刺。由于早已衰弱的匈奴还掌控着巨大的土地资源,故而在匈奴国土周边的鲜卑等国早已对这种资源的不均等分配感到不满。曾经因为匈奴蛮横无理、国力强盛,...
汉朝众多一流名将,为何只有窦宪刻石燕然山?根本原因在于:窦宪非常聪明地选对了出兵时机。 一、窦宪"勒石燕然"是怎么回事? "勒石燕然"又称"刻石燕然",是两汉军事史上一次极为辉煌的重大胜利,对危害汉朝数百年的匈奴造成毁灭性打击。汉章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带领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等...
他就是汉和帝刘肇的舅舅,大将军窦宪。出身贵戚 窦宪,是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章德窦皇后的哥哥,东汉开国功臣大司空窦融的曾孙。窦融的七世祖窦广国,是西汉窦太后的弟弟,作为汉朝老牌的外戚,窦氏一门,在窦融的经营下,在东汉初期出现了一位公爵,两位列侯,四位太守级别的高官,家族后人一共娶...
汉朝的主要政治力量分为三类,分别是皇帝和宗室、外戚、大臣,窦宪就是出自其中一方,外戚。外戚在汉朝常常是独占鳌头,两头都能到达极致,卫青、霍去病可以为汉朝立下举世战功,而王莽却直接改朝换代,取而代之。 之所有窦宪能出人头地,全靠他的妹妹窦氏。公元77年,窦氏入宫,汉章帝刘炟对其宠爱备至,第二年...
窦融是东汉开国元勋,身份非常显赫。他以在中原大战中的功勋而获得了重要地位,在东汉建立时被封为大司空,成为朝中三公之一,权势极为强大。而他的曾孙窦宪更成为了东汉与匈奴的战争的结束者。出生在如此显赫的家庭,窦宪自然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根据史书记载,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聪颖,迅速掌握了诗书四艺,...
窦宪(?—92年),字伯度,出生于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和外戚。他是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家族背景显赫,为他的政治与军事生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生平背景 窦宪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作为窦融的曾孙,他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东汉时期,政治局势动荡,外戚势力在朝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