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元 哥窑青瓷高足碗 高10.4cm,口径13 cm,足径4.1 cm 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收藏在北...
哥窑在龙泉 一、龙泉黑胎青瓷的特征与文献记载的哥窑相符。特征一多断纹,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唐英称:“兄弟二窑---其别 在有无纹片耳”。特征二紫口铁足日人所著中国美术史称:“哥窑---亦紫口铁足为多” 史类编载:“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特征三色青,浓淡...
"一般认为,这里指的哥哥洞窑和哥哥窑即为哥窑,"绝类古官窑"也正与以后的文献描述的哥窑特征相符。其后明代《宣德鼎彝谱》说:"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仿宋哥窑款式,炉高五寸六分……",此文多处提到"仿宋哥窑款式",因此哥窑被认为是宋代的名窑是顺理成章的。 汪兴祖墓和任明墓出土哥窑瓷器对比图 现今发现的...
文献中,郎瑛明确地指出,章生一、生二为南宋时人,生一主窑称“哥窑”,生二主窑称“龙泉窑”。图 | 南宋·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高6厘米,口径23.5厘米,足径13厘米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简略地说,南宋有一对叫做章生一、章生二的兄弟,均擅制瓷。哥哥章生一擅创新,自创了一种窑器,烧制出的瓷器...
第一,胎釉厚薄和胎质方面。二者釉层虽都较厚,但典型传世哥窑瓷器一般胎体厚薄不一、胎质细腻;龙泉哥窑青瓷虽也胎体厚薄不一,但胎体瓷化程度更高。哥(官)窑型瓷器胎体一般较厚,胎体瓷化程度较差,一般都处于略生烧状态,胎体略欠致密,轻轻叩击,声音沙哑。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黑胎青瓷洗(...
「碎器窑」,有相当一批产品是开片 的瓷器,倍受人们的重视。哥窑,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的名窑。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
山东藏友李彤涵有一件哥窑的葵口洗子,在“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中,李先生认为宋窑自明清到民国以来,已经官哥不分了,汝窑存世量过于稀少,几乎就没见谁有过,所以不敢做非分之想,但是他说自己已经拥有了钧窑、定窑、就是没有哥窑。 哥窑是五大名窑之一,属青瓷系列,以金丝铁线最为典型,但实物资料却鲜有传世,其...
窑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
这给哥窑瓷器鉴定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景德镇御窑厂继承前朝工艺传统,也烧造仿哥窑器,而且工艺水平大为提高。此时的仿哥窑器造型庄重,胎质坚细而白。釉面坚致,玻璃质光泽性强,有黄、米白、蓝、绿、红、苹果青等色。器型有长颈扁瓶、胆瓶、橄榄瓶、炉、洗、盘、碗等,有的刻“中丞”二字,系为康熙郎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