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默啜可汗死后,后突厥陷入了衰落,几乎退出了西域争夺战,可以说是被突骑施和唐朝一起逼了出去。在唐玄宗为突骑施摆的击败大食人的庆功宴上,突骑施使者和后突厥使者为了谁坐上手座位发生了争执,于是唐玄宗根据地理位置设置东西两幕,突骑施使者在西幕,后突厥使者在东幕。这时候的突骑施人已经把自己当成可以和...
突骑施发迹于西突厥故地,史称其为“西突厥之别种也”,《旧唐书》《新唐书》将《突骑施传》系于《突厥传》之下。此外,《通典》《太平寰宇记》等史籍有专章记述突骑施史事,《册府元龟》中散见突骑施朝贡等记录,《唐大诏令集》中有相关敕令等。出土文献...
722年,唐朝把公主嫁给苏禄,这无疑是向突骑施展示了结盟的诚心。面对大食的威胁,唐朝迫切需要突骑施这股强大的力量来阻止阿拉伯人的东扩,真是迫在眉睫呀。中亚的各国屡次向唐朝求援,请求唐朝“敕下突厥施可汗,令救臣等”。这足以说明,突骑施在那个年代已然成为抵抗大食的重要力量。虽然唐朝和突骑施之间有矛...
这是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从战争中唐朝对突骑施、吐蕃、东突厥以及大食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当时西域形势的错综复杂的特点。为瓦解突骑施、吐蕃的强大攻势,唐朝在对内、对外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5、大唐的“联大食灭突骑施”谋划 为了加强西域的防卫力量,唐朝首先向西域大量增兵。在北庭、西州方面,由河西...
在唐朝的连番打击下,据《册府元龟》卷九七五,开元二十四年(736)八月甲寅苏禄遣使求和,“突骑施遣大首领胡录达干来求和。许之,宴于内殿,授右金吾将军,员外置,赐锦衣一付,帛及彩一百匹,放还蕃。”但在唐朝看来,突骑施苏禄向唐朝求和的目的只是为了对付大食(阿拉伯)。并且苏禄虽已求和,但仍未撤军,故仍需防...
突骑施部是一个由多个部落组成的联盟,其中乌质勒和婆葛父子出身于突骑施部,苏禄出身于车鼻施部,而重宰则常出身处木昆部。乌质勒成为突骑施的首领后,迅速展现出强大的领导能力,他成功收复了碎叶镇,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唐高宗时期,突骑施和唐朝合作,共同对抗吐蕃和阿史那·馁子。唐军将领王孝杰在690...
由于突骑施汗国属于部落联盟的性质,首领娑葛猝然被杀,让突骑施陷入长达几年的混乱期。在这段西域的“权力真空”期,属于受唐朝支持的第三代“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的光辉岁月。公允的说,阿史那·献的能力,比上一代“兴昔亡可汗”强得不是一点半点。当他受封为“十姓招慰使”后,马上开始放手大干...
在盛唐时期,西域有个叫突骑施的汗国可谓风光无限。他们不但帮大唐挡住了阿拉伯人的东进,还把后突厥和吐蕃打得找不着北。要是老老实实当个大唐小弟,那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可惜啊,这帮人不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最后作死把自己玩没了。话说在唐高宗时期,大将苏定方带着唐军横扫千里,把西突厥收拾得服服帖...
这种政治态势决定了突骑施与唐朝之间的关系走向,双方从盟友状态破局,开启了一场长达三年的血腥战争。 这场战争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唐朝边将在挑动事端,但其实上它的内核是崛起了的突骑施,对西域的控制权发起了挑战。 历史上很多看似偶发的事情,背后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