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前细胞借助化学信号,即递质(见神经递质),将信息转送到突触后细胞者,称化学突触,借助于电信号传递信息者,称电突触。在哺乳动物进行突触传递的几乎都是化学突触;电突触主要见于鱼类和两栖类。根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是使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上升或产生兴奋还是使其兴奋性下降或不易产生兴奋,化学和电突触...
当轴突Ⅱ兴奋时,将引起轴突Ⅰ发生较小程度的去极化,使轴突Ⅰ的膜电位减小,因而轴突Ⅰ兴奋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就变小,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也就减少,从而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也随之降低,达不到阈电位水平,故突触后神经元不能进入兴奋状态,而呈现抑制。因此,突触前膜的去极化程度越大,突触后膜上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光遗传学工具在突触前的应用 光敏通道辅助的环路映射(CRACM)主要促进突触前释放,其策略是将阳离子型ChR(CCR)表达于突触前,之后光照射目标区域,导致轴突膜去极化,从而产生动作电位(AP),之后AP引起钙离子内流,从而导致突触前释放,同时检测突触后的电流,从而观测两者之间的功能连接。但CRACM也存在问题,即AP...
解析 官方提供 A解析:突触前抑制是突触抑制的一种形式。是因为在一个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膜处有一个轴突-轴突突触,当这个轴突-轴突突触先活动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神经元的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Ca2+内流减少,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导致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从而降低了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效果。
突触前抑制是通过突触前轴突末梢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出抑制性效应的现象。结构基础 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机制 如图1,神经元B与神经元A构成轴突-轴突式突触;神经元A与神经元C构成轴突-胞体式突触。神经元B没有对神经元C直接产生作用,但它可通过对神经元A...
一般的突触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接触形成的。轴突末梢在突触部分的细胞膜叫突触前膜;胞体或树突在突触处的细胞膜叫突触后膜,两膜之间的突隙叫突触间隙。也有少数突触,是轴突与轴突、树突与树突、细胞体与细胞体形成的。神经与其它器官或肌肉的接合部位,有时也称为突触。不同的...
轴突-轴突式突触是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例如A纤维末梢与运动神经元构成轴突-胞体式突触,能兴奋该运动神经元;而B纤维末梢又与A纤维末梢构成轴突-轴突式突触。如果末梢B先兴奋使A纤维末梢去极化,跨膜电位减小,然后使A纤维兴奋时,其末梢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小,进入末梢的Ca 2+ 减少,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因而运动...
【学术前沿】Nat Commun | 童夏静课题组发现突触前CaMKII触发突触通讯新功能 大脑具有高度复杂性,它既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也能响应外界环境变化做出调节以适应环境,这些过程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中的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通过突触传递,神经元可以接收兴奋性信号与抑制性信号。抑制性突触传递的...
AA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由于兴奋性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影响下引起释放的兴奋性递质量减少,不足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而呈现抑制效应 [精析]A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由于兴奋性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影响下引起释放的兴奋性递质量减少,不足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而呈现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