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穗腐病有:。 由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无性阶段禾本科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稻等禾本科植物。可引起苗枯、茎腐、基腐,穗腐主要发生在抽穗后期。小穗受害后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蔓延至全穗,使病穗枯黄、子粒干瘪、霉烂。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如稻桩或种子内...
秸秆、穗轴、根茬是玉米穗腐病病菌越冬存活的有利场所,未处理的秸秆提供了翌年植株的侵染源,导致玉米穗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和加重。 5. 品种连作的影响。同一地块大面积的连作也是引起玉米穗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品种连作会引起土壤中带菌量每年增加5~10倍,因为...
由于前期棉铃虫,玉米螟等虫害造成的伤口病原菌㓎染;农艺活动,今年玉米种植普遍过密、7月中旬后的涝害,引起脱肥严重、管理粗放等,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降低植株的抵抗力,从而增加穗腐病的发生几率。 据全国气候中心预测,8月下旬至9月中...
穗腐病除直接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外,由于病菌产生的色素、代谢产物含有毒素,降低稻谷(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人、畜食用过量的带菌谷粒可引起头昏、发热、呕吐和腹泻等急性中毒现象,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禽生长。二、症状 穗腐病仅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显症,侵染小穗和整个稻穗。发病初期,上部小穗颖壳尖端或侧面产生...
玉米丝核菌穗腐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是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丝核菌属真菌。玉米丝核菌穗腐病,丝核菌侵入玉米果穗后,早期在果穗上长出橙粉红色霉层,后期病果穗变为暗灰色,在外苞叶上生出白色至橙红色或暗褐色至黑色小菌核。形态特征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
主要在果穗和子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症状 病籽变红褐色,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结在一起贴于果德上不易剥离。病原 病菌在种子、...
玉米穗腐病又称赤霉病、果穗干腐病,是由禾谷镰刀菌、串株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瑞孢菌等近20多种霉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玉米果穗及子粒均可受此病危害。 玉米穗腐病在中国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多雨潮湿的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引起穗腐病的一些病原菌如...
2、当遭遇持续降雨且温度波动较大时,这种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穗腐病的进一步扩展和蔓延。3、若后期玉米螟虫害爆发,则会进一步促进穗腐病的传播。综上所述,适宜的温度范围(15℃-28℃)、相对湿度超过75%以及严重的虫害,是造成穗腐病大流行的三大核心因素。1、在玉米成熟后,应立即进行采收,以避免穗腐病危害的...
如果已经发现玉米穗腐病的症状,可以通过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1) 硫酸铜: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玉米穗腐病。(2)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多种病害,包括玉米穗腐病。(3) 拉丁菌素: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剂时一定要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