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这一区域涵盖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双单季稻亚区、川陕盆地的单季稻两熟亚区,以及江南丘陵平原的双季稻亚区。在长江以南的地区,一年三熟或两熟制是主要的种植制度,而在长江以北,则多采用一年两熟或两年五熟制的种植方式。在品种方面,早稻通常选用常规籼稻,中稻则多采用籼型杂交稻组合,而...
华南双季稻作区:以双季稻为主,少数地区具有三季稻和单季稻,以籼稻为主,山区有粳稻。华中双季稻稻作区:单双季稻比例为4:6,大湖地区主要为粳稻,其他地区以籼稻为主。西南单双季稻稻作区:以单季稻为主,低海拔以籼稻为主,高海拔主要种粳稻,中间地带为籼稻交错。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以粳稻为主。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主要...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热量、水分和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直接影响稻作类型和种植模式。通过系统分析各地资源禀赋,科学划分稻作区有助于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自然条件是稻作区划分的基础指标。水稻属于喜温作物,种子萌发需要日均温10℃以上,分蘖期需20-28℃。长江流域双季稻区要求≥10℃积温超过...
首先,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是我国最南部的稻作区,涵盖了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和海南省。其次,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此外,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以及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也各有特色,共同构成...
桂南稻作区包括玉林、钦州、南宁3地区所属各县及北海市、南宁市、梧州市、岑溪、藤县、右江河谷的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36个县和3个市的郊区,占全自治区县(市)总数44.32%。 粮食用地占本区耕地面积77.63%,是广西主要水稻产区。桂中稻作区包括来宾、武宣、象州、鹿寨、柳江、柳城、忻城、合山、柳州市、...
华南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地条件的独特性,适合种植多种水稻品种。例如,华南地区较适合种植早稻、糯稻等品种,同时也可以种植中晚稻品种,以适应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种植水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同时,农民朋友们在种植水稻时也需要注意...
本类型区品种全生育期 125 天左右。 二、华南感光晚籼类型区 该区包括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 本类型区品种全生育期 115 天左右。 三、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类型区 该区包括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 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
中国稻作区划分 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稻区。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丁颖将全国水稻产区划分为6个稻作带, 后来中国水稻研究所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6个稻作带,即华南 双季稻作带、华中单双季稻作带、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带、东北 早熟单季稻作带、华北单季稻作带、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各稻 区播种面积分布...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包括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和琼、雷、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2)华中双季稻稻作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和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滇川...
水稻在我国是种植非常广泛的粮食作物,根据水稻种植区域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中国稻区可以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南方3个稻作区的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93.6%,稻作区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可分为9个亚区;北方3个稻作区虽然仅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左右,但稻作区跨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