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承认情感是人性的一部分,但认为情感需要受到理性的引导和克制。他主张“制情”,即通过理性的修养使情感不偏离天理。情感与天理的一致性 程颐认为,当情感合乎天理时,它们就是善的表现。只有私欲才会导致情感的偏离,因此“灭人欲”不仅是对行为的约束,也是对情感的净化。7. 教育与伦理实践 教育的伦理目的 ...
程颐[yí],(公元1033年—1107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十四五岁时,与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在游太学时,作《颜子所好何学论》,主管太学的胡瑗惊异其才。王安石当政时,未被起用,与兄程颢...
程颐的崇政殿说书只是一个从七品芝麻小官,苏轼的翰林学士则是声名显赫的正三品高官。苏轼行走官场二十余年,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州府县吏他都有接触;程颐只是一介书生终日青灯黄卷,现在摇身一变居然和自己同朝为官,苏轼打心眼里有点瞧不起他。程颐虽然官阶低微但他傲视权贵,常常一副“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
程颐(1033-1107.10.5),汉族,字正叔,祖籍河南府伊川县(今嵩县田湖镇程村)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
为了让宋哲宗脱离父亲宋神宗的变法主张,司马光等人特意聘请和王安石有矛盾的大学者程颐为崇政殿说书一职,负责给宋哲宗讲课。于是一介布衣的程颐一跃成为当今皇帝的老师,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程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周敦颐(《爱莲说》的作者)的得意弟子,年纪轻轻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洛阳派学者的杰出...
程颐—搜狗百科 程颐—搜狗百科 ⼈物简介 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汉族,河南洛阳⼈,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程颐24岁时曾在京师(今河南开封)授徒讲学。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偕兄于嵩阳讲学。元丰元年(1078年)知扶沟县,“设庠序,聚⾢⼈⼦以教之”。元丰五年,⽂彦博将其...
其父程融是北宋理学的创立者,对程颐的后来理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程颐一生致力于推崇儒家思想,并且对士人的修养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他倡导“格物致知”,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相处,提倡修身养性,对于后世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颐一生著述丰富,其中代表作有《春秋易传》、《大学衍义疏证》等。尤其是《春秋...
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与中庸言:“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相违吗? 月半微 人本无做皇帝的欲望,但若社会有皇帝,那么就一定有,资本家也是 中庸里面有两道,一为自诚信而明达,一为自明达而至诚。这两个是相互的关系。
程颐全部作品:二程全集(全2册),天地人丛书,二程遗书,伊川易传,周易程氏传(中华国学文库),二程集(套装上下册),周易傅义音训(套装共9册),珞珈国学丛书:周易程氏传译注(套装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