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自台湾、广东、贵州等地。稀子蕨系稀子蕨科植物稀子蕨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的全草。生于海拔800~2 100 m的谷底、溪边、密林下。分布在松桃、印江、江口、锦屏、贵定、都匀、独山、三都、雷山、贞丰、兴义。性平,味微苦。具有祛风、活血作用。主治风湿骨痛。含稀子蕨内脂、稀子蕨素等化学成分。
药材来源(中文) 稀子蕨 化学成分名称(英文) Mukagolactone CAS号 100217-78-5 分子式 C13H12O3 分子量 216.233 SMILES分子结构 CC1=C2C(=CC3=C1CCOC3=O)CCC2=O AI活性预测 查看 扩展信息 中药材基本信息(1) 中华本草(2) VIP试用医疗器械查询APP下载客服中心常见问题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挖掘...
陆生喜阴植物稀子蕨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根状茎、叶、孢子囊群以及孢子等结构上。其根状茎短粗平卧或斜升,简单类型的网状中柱没有鳞片或真毛,仅带有锈棕色的粘质腺状毛或腺体,这些腺体在幼时可能会形成纤细的、易落的绣棕色腺状毛。叶片通常膜质或薄草质,一回至五回羽状细裂,各回分枝式为上先...
华中稀子蕨,中文名称为华中稀子蕨(变种),拉丁学名则为Monachosorum flagellare var. nipponicum (Makino) Tagawa。这些名称是植物学界对这一物种的正式命名。从植物学的分类角度看,华中稀子蕨属于蕨类植物门,这是一大类具有根、茎、叶的植物,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蕨类植物在进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稀子蕨属下属约有6种,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群岛、印度支那、印度、缅甸、中国及日本。我国有4种。检索表 1叶向顶部逐渐变狭为长尾状,先端往往着地生根,二回羽状至略为三回羽状深裂。(2)1叶向顶部为渐尖头,先端从不着地生根,三至四回羽状或羽裂。(3)2叶为二同羽状,羽片宽1.5-2厘米,长5-8厘米。
【科中文名】:稀子蕨科 【科拼音名】:xizijueke 【科拉丁名】:Monachosoraceae 【中国植物志】:02:250 植物特征 陆生喜阴娇嫩植物。根状茎短粗而平卧,斜升,具简单类型的网状中柱,无鳞片,也无真毛,只有易落的锈棕色的粘质腺状毛或腺休。叶簇生,有柄,基部不以关节着生,有二条成八字形的长圆形...
尾叶稀子蕨,这一稀子蕨科植物的全草,同样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它能够祛风除湿、有效止痛,是治疗痛风等病症的又一选择。使用时,只需将适量尾叶稀子蕨(30g)煎煮后服用,便可体验其带来的独特疗效。杜松、麻蒉 杜松 [组成] 杜松9g [功效] 祛风镇痛、除湿利尿 [用法] 水煎服,或适量捣烂后外敷于疼痛...
稀子蕨属,以其独特的中文名被熟知,学名则是Monachosorum Kunze,归属于植物界中的一个特别群体。它的科名是稀子蕨科,即Monachosoraceae,代表着它在植物分类中的位置。在更深层次的分类中,稀子蕨属属于蕨类植物门,也就是Pteridophyta,这是一个由具有真正叶和维管束的植物组成的门类。在蕨类植物的...
6.海曙区龙观乡拥有原生态极好的深山峡谷环境,水汽丰沛,是许多蕨类植物生长的理想家园,比如尾叶稀子蕨(如图)。 下列关于尾叶稀子蕨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属于单子叶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