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贬谪放逐的凄凉处境;而词中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又开拓了词的意境,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正是因为诸多的艺术成就,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这是由于词人不被世人理解,情感无处宣泄所生出无人问津之感。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这一意象,表达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情感。文人在仕途上不得志后的第一反应大多数也是出世、出离或者隐逸。 “桃花源”不仅出现在秦观的这首《踏莎行》中,甚至在秦观从郴州贬到雷州的时候,“桃花源”之语更是在他的...
【题目】2.下面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
景物的凄迷朦胧象征前途的渺茫,表现了词人屡遭贬谪的怅惘之情。 ③运用寓情于景(触觉、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词人客 居孤馆,感受到料峭春寒,听到杜鹃哀鸣,见到日暮斜阳,通过对眼 前凄凉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惆怅凄苦。(手法 1 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 分,情感 1 分) (4)下片中“砌...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至于译文,这里写不下了,呵呵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②,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本词大约写于绍圣四年春三月,作者因党争被贬,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时。②…梅花‟…尺素‟代指远方的问讯。14.下列...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当时,秦观因党争遭贬,远徙郴州,精神上倍感痛苦,故作词抒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 嘉 宝于20231011发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写的当...
北宋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该句描述春季的某个夜晚,湖南郴州雾气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据此完成1-3题。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