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戴帽子 租调制:曹魏时期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西晋户调制/北魏户调制),征收物为绵、绢。 第二步:阐释内容 西汉时有田租和人头税,没有户调。出于军事需要,统治者不时“调”发人们的其他实物。东汉时,“调”逐渐成为百姓经常的负担,只是没有明确规定数额及缴纳物。建安九年(204),曹操颁布户调令,主要...
租庸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二、两税法 1、两税法实行的原因 前面讲过,租调制和租庸调制实行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但唐朝前期开始,战争与土地兼并现象导致政府勉强以租庸调制来缓解财政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均田制走向崩溃。这样租庸...
①. 租调制 ②. 庸 ③. 人丁和资产 ④. 以人丁为主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开始实行①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②庸。每户按③人丁和财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
三、赋税制度1.租调制(1)确立: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征收粮和绢帛。(2)发展:北魏孝文帝颁布,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2.租庸调制(1)内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2)影响:以庸代役...
北魏在实行均田制之后,还对原来的赋税征收办法进行整顿,制定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帛1匹、粟2石,15岁以上未婚的男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各纳相当于一夫一妇的租调。产麻之乡,以布代帛,数与帛同。定额租调制是与均田制相辅相成的改革措施,它不仅改变了过去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
租调制名词解释租调制名词解释 租调制是一种网络技术,它将传输数据的信号频率在发送端进行突然变化,以便在接收端区分数据信号。具体地说,在租调制中,数字信号的每个比特被映射到一个特定的频率上,然后通过信道传输。在接收端,接收器通过检测不同频率上的信号来解码原始数据。租调制常用于无线通信中,如手机通话或无线...
(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 。 (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 ,受田农民承担定额 ,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①. 粮和绢帛 ②. 均田令 ③. 租调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
2.赋税制度租调制——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即土地税,征粮)和调(即户税,征布帛),还要服兵役和徭役。租庸调制——隋唐时期实施的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属于对北朝租调制的调整优化。“庸”即纳绢代役。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②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
租调制是按户征税,而不是按人丁征税。 具体来说: 租调制中的“租”指的是房产税,其征税对象是房屋,而非人丁。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房产的原值或租金收入,而不是人口数量。因此,在租调制下,房产税是按户征收的,即根据每户拥有的房产情况来确定应纳税额。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