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4月8日,“雪龙号”抵达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41次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近6个月科考任务。其中,东南大学南极科考队员、“95后”青年学者单硕完成南极无人值守能源系统“东大极能”运维升级改造随队归来。科考期间,单硕与队友在最低-40℃的极寒环境下,完成东南大学自主研制的泰山站智慧...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第二次青藏科考高海拔气象梯度观测小组负责人赵华标(中)在指导科考登顶队队员架设自动气象站(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考队员邱海英在检测绒布冰川末端水质(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
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耿通: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感受到了我们祖国极地科考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非常兴奋,也非常自豪。我们生逢其时,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青年人应当与时代同频共振,将自己的专业所学,技能所长应用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1998年出...
中国科考队的登顶珠峰壮举是在过去多次挑战珠峰的基础上取得的重要突破。这次科考队的目标不仅仅是登顶,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考察和研究,深入了解珠峰地区的各个方面,包括高海拔环境的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生物适应性等。通过采集数据、开展实验和观测,科考队员可以为全球科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推动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顺利结束。同在船上,记者得以近距离感受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征衣漫卷海浪冰霜,他们是冰原海雾中闪耀的光。7月26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布放潜标。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 忘记时间 大洋科考作业包括数十个站点,每次...
新华社“雪龙2”号9月14日电(记者魏弘毅)中国极地科考史将铭记这一刻——北京时间9月5日13时55分,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成功抵达北极点。出海56天,航行9614海里。这一天,他们填补了中国北冰洋科考在北极点区域的空白。北京时间2023年9月5日13时55分,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
科考队内部失控事件纪实 在遥远的北极地区,一支科考队正肩负着重要的科研使命进行着艰苦的探索。科考队成员来自不同领域,有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严谨细致的生物学家,还有技术精湛的工程师等,他们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知的好奇聚集于此。科考队此次的任务是全方位考察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收集各类相关数据,...
8月11日,科考之旅的倒数第三日,科考队员们清晨8:00出发,离开了在桦林山聆听彭校长上课的陇西;离开了在郊区山脉带给我们惊喜的“麻黄”的陇西;离开了在崛头山顶我们分享馒头榨菜的陇西。 今日,科考队一行17人一路向北,奔赴科考的最后一站——定西市。
目前,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总台随船记者也在持续发回科考过程的珍贵画面。在本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考作业,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找合适的海冰区域作为“冰站”开展作业。如何寻找冰站?冰站作业又有哪些风险和挑战呢?一起去看看↓ 寻找合适的海冰区域开展冰站作业 总...
1984年12月24日,考察船队穿越德雷克海峡。25日,驶入南纬60度。26日南极科考队抵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麦克斯韦尔湾。中国要建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选在哪里?29日21时30分(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通过通信卫星电话,批准考察队报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