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职工作仅持续数日,科涅夫就被派到加里宁去指挥方面军的右翼部队。凭借指挥这支远离主力的部队,科涅夫再次展现指挥才能,赢得最高统帅信任。 也因此,科涅夫所指挥的集团军组成加里宁方面军,在苏联首都危急的日子里表现出色。科涅夫指挥这支方面军顽强抵抗,牵制部分德军攻势,有效减轻了朱可夫西方方面军的正面压力。 △ 图...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1897年12月28日—1973年5月21日,军事统帅、军事家,苏联元帅(1944年)。二战中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称为苏联陆军的野战三驾马车,有“苏维埃铁锤”之誉。科涅夫元帅 科涅夫,出生于基洛夫州洛杰伊诺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的他12岁读完小学后就去当了名小木匠。一战开...
1927年,科涅夫第一次从政委转为军队指挥,担任步兵第50团的团长。30年代初,科涅夫再次去伏龙芝学院深造,毕业后升为师长。30年代后期,欧洲已经战云密布,东亚也陷入全面战争,日本开始入侵中国。苏联东西两线都有军事压力,科涅夫奉命在蒙古带兵,和朱可夫一样参与了1939年对日本的反击。1941年,科涅夫被调回欧洲...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下让科涅夫指挥西方面军,他要是能不犯错误那才真是有鬼。科涅夫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把兵力平铺开了,防御原则是每三个师顶在一线展开防御,后面就留一个师作为预备队。这种打法基本上就是自杀战术,把兵力平铺在一线无法形成纵深防御,只要德军的装甲部队能突破苏军的一线防御,那么纵深兵力薄弱...
从战后总结的角度看,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科涅夫、布琼尼和叶廖缅科这三个方面军指挥员缺乏整体作战意识,战场上出现了各唱各的调,让德军从各方面军的结合部找到了纵深打击的空间。实际上,德军虽然号称有三个装甲集群的强大机动优势,但经过南下和北上的折腾,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增援基辅包围战回来后,...
他是政委出身的将军;他也是二战时期苏军的野战三驾马车之一;他还曾荣获“永不后退的将军”称号;他就是苏联元帅科涅夫。1897年12月28日,在俄国基辅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小生命,他就是伊凡·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科涅夫家境清贫,12岁便辍学了,成为了一个木匠学徒。1917年十月革命后,科涅夫在...
原本苏联西方面军的司令员铁木辛哥,领命前往西南方面军“救火”。而科涅夫则在9月11日被紧急升任上将,并且在9月12日早上担任西方面军司令。(苏德战争)毫无疑问,斯大林对科涅夫寄予厚望。他希望这位“永不后退的将军”,能够再一次创造奇迹。然而,就像是斯大林错误的相信了叶廖缅科一样,斯大林同样也看错了科涅夫...
在1940年10月,朱可夫匆匆赶回莫斯科。叶廖缅科的谋略导致苏联西南方面军几乎被歼灭,使得苏联首都莫斯科暴露在敌人面前。斯大林再次召回“救火队长”朱可夫,然而朱可夫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成为“无权将领”。之前,苏联寄予厚望的西方面军在科涅夫的一系列操作下节节败退,形势堪忧。这个莫斯科真的不好守了。(朱可夫)在...
博尔金集群的溃败意味着科涅夫再无任何机动兵力来增援战场,只能靠各阵地步兵死守原地来阻止德军的合围,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慌乱中,科涅夫再次判断失误,将重兵部署在西面方向,谁知德军的坦克重兵集团又从南北方向实施起突击,轻而易举就突破了苏军薄弱的防线。将处于后方的预备队方面军打的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