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说 种质说(germplasm theory)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辩证法名词。公布时间 2003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自然辩证法名词》第一版。
种质说是19世纪生物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生物遗传的假说,认为生物的遗传特征由种质传递而来。而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揭示出了微生物的传播和繁殖方式,引发了生物学思想的巨大变革。 一、种质说的概念 种质说是19世纪生物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生物遗传的假说。当时人们相信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称为“种质”,它负责...
种质论主张生物体中的遗传物质,即种质,是决定后代性状和特征的根本因素。而体质则是受环境影响而获得的变异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魏斯曼认为种质包含生物体的一切遗传物质,并可分成许多小的单位——定子。他设想一个卵细胞包含着无数的定子及生源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定子可分散到身体的各个细胞中去,生源子能穿过...
在个体发育中导致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系列称为生殖系列。种质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反复传递的,而且因为决定子的本性是不变的,所以生物内发的变异只起因于双亲种质的混合。上述的不均等分裂假说以后又与.Roux的嵌合体假说合在一起,作为从嵌合体角度来说明个体发育的理论(魏斯曼嵌合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种质连续学说(continuity of germ plasma)认为, 种质细胞是连续的,世代相传的,并始终与体质细胞分离;体质细胞是不连续的,每一代的体质细胞都是由前一代的种质细胞衍生而来。魏斯曼试图用种质连续学说对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但依然存在争议。理论概述 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August Weismann,1834年...
种质假说是指多细胞的生物体可截然地区分为种质和体质两部分。种质是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存留在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上,种质可以发育为新个体的体质,但有一部分仍保持原来的状态作为后代发育的基础,体质可以通过生长和发育而形成为新个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但它不能产生种质。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
但是在生物科学的发展上,特别是遗传学的发展上,种质学说所起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魏斯曼在种质学说中所提出的遗子、定子和生源子的一些设想虽与G.J.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并不存在任何直接的联系,可是他已估计到染色体中遗传单位的存在,认识到遗传物质是由微小的物质颗粒所组成。并且为了说明种质的变异...
**种质学说**是一个生物学领域的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以下是对该名词的详细解释: ### 一、定义 种质学说(Germ Plasm Theory)是一种早期的遗传学理论,它认为在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种质”(Germ Plasm),这种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负责将遗传特性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 二...
重评魏斯曼的种质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