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排列植株的密度,也可以理解为单位面积内容纳植株的数量。种植密度是作物生长和开花结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作物的适宜种植密度不同。 二、影响种植密度的因素 1. 土地肥力:土地肥力的高低对作物的种植密度有重要影响。土地肥力高、土质疏松,适合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反之,则应适量减少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名词解释 1. 嘿,种植密度啊,简单说就是在一定面积里种多少东西呀!比如说种玉米,一公顷土地上是种得稀稀疏疏呢,还是密密麻麻呢,这就是种植密度啦!就像人站在一个房间里,是宽松地站着还是挤得不行,道理一样嘛! 2. 你知道吗,种植密度就像是给植物们安排座位一样哦!比如种苹果树,每棵树之间留多少...
什么是种植密度?几种主要农作物的合理种植密度是多少?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种植密度是指作物群体中每一个个体平均所占营养面积的大小。它决定作物群体的大小,影响作物的群体结构。 玉米的最适密度范围是4-8株/m2,高粱是10-16株/m2,水稻和小麦是250-300株/m2。
种植密度计算公式 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作物株数,其计算公式为:种植密度 = 总种子数 ÷ 单位面积。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例如,对于水稻来说,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750~900株;对于玉米来说,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0~40000株。 在计算种植密度的过程中...
密度种植是指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植株数量,通常用来衡量植物种植的密度。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因此密度种植是植物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的植物对应的密度种植也不同,如水稻一般为每亩1.5万至2万株,玉米为每亩1.2万至1.5万株。 二、密度种植和种植密度有什么关系? 实际...
种植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种植密度 = 总种植数量 / 种植面积 其中,总种植数量是指在一定面积内的种植物的总数,种植面积是指种植物的种植区域的总面积。例如,如果总共有100棵植物种植在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区域内,那么种植密度为:种植密度 = 100棵 / 100平方米 = 1棵/平方米 ...
百度试题 题目种植密度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种植密度就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内的植株数量。种植密度实质上是代表着作物群体中每一个体平均占有的营养面积的大小。反馈 收藏
一般来说,生长势强、枝条茂密的作物品种对种植密度的要求较高,而生长势弱、枝条稀疏的作物品种对种植密度的要求较低。例如,小麦、玉米、水稻等高秆作物对种植密度要求较高,而矮秆作物如大豆、蔬菜等对种植密度要求较低。 2.土壤肥力和水分供应:土壤肥力和水分供应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土壤肥力高、水分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