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木必须将树木的根系培养好,修养品德的人必须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这是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传习录》中的话.对于“养心”通常的理解是:加强道德的自我修养.但实际上王阳明将的养心,意思是要守住心性,立志专一,不分神过杂,如同种树,要砍去杂乱的枝杈一样.原文如下: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阳明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光耀千古。他的学问和理论至今仍对无数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他有句名言:“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这句话道出了培养德行与种植树木之间的相似之处——都需要从基础做起。种植一棵树,人们往往会从培育根部开始。因为根部是树木吸取水分和养料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说的是种树,却又不止于种树。树人犹如树木,所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员、干部要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也要通过种树,增强历史自觉、厚植为民情怀,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对“绿化将...
修业之道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 。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 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往视之...
出处:明代王守仁《传习录》;原文节选: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 译文:种树木必须将树木的根系培养好,修养品德的人必须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想要让树长大,必须在开始的时候将树木的多余枝干减去。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的道理:...
种树者( ),种德者(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比养其心.结果一 题目 种树者 ,种德者 。 答案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蕴(yùn)含 纤(qiàn)夫 慷慨(kǎi)B、一缕(lǚ) 要(yāo)挟哈(hā)达C、蹒(mǎn)跚 相差(chà) 倒(dào)水D、亢...
追青而行沙海植绿自今年十月共青团民勤县委发布植树招募令以来,许多志愿者朋友来到了民勤县收成镇兴隆村的沙漠腹地,栽植梭梭树,让我们通过他们其中一位志愿者的植树经历来感受一下志愿者的青春底色~🔆这一趟旅程真的很开心很开心 认识了很...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曾这样写道:“凡做人,皆在于心;心善则为贤,心恶则为凶。若以树为喻,心便是其蒂;蒂若受损,果实必堕。”此言深意藏,告诫我们心乃一切之本。若心如恶狼,必将滋生罪行;若心如飘萍,又怎能稳操胜券?王阳明以树为引,旨在启示我们:内心的...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这句话,既是对种树与种德之间的类比,也是对修养内心与培养品德的生动诠释。王阳明认为,种树要想枝繁叶茂,首先要培育好树根,使其深入土壤、吸收养分。同样地,要想培养高尚的品德,首先要修养内心,使其充满正能量、远离邪念。具体而言,“养其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