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鲁达在打死恶霸镇关西后出逃,由于鲁达有军职在身,地方官便找到了其上官小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交代他们要“依法度取问”。实际上,这里的小种经略相公便是种师中,他与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乃是兄弟,他们皆出自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名将世家“种家将”。第一代:种世衡 种世衡乃北宋大儒种...
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提起种家将总是称之为“名将”。 但纵观种家将的战绩,很难称得上是“名将”。种家将前两代人主要战绩是在与西夏作战,而他们无论是作战范围还是战斗规模以及战果来说,都非常有限。不客气地说,这些北宋的“名将”都是在宋夏边境的几座城之间打来打去,今日夏军攻陷此城,明天又被宋军...
评论种家将时,用“将门之后”或“名将世家”更贴切。南宋王稽忠曾提到:“我常感慨朝廷少有家族传承;唯有将门子弟能继承家业,如曹彬之子玮,种世衡之子谔,谔之子师道,代代皆为名将。”种家将虽非名将,但其为国为民、英勇抗敌的精神值得称赞。
然而,英雄也有迟暮时。1083年,种谔因病去世,宋廷趁机将种家军的指挥权交给了种谔的副手曲贵。这个操作明摆着是要削种家的权,但种家军的将士们直接“不买账”。这还没完,西夏军队趁着种家军群龙无首的空档,再次发起侵袭,搞得北宋朝廷焦头烂额。没办法,宋廷只好再次把种家军的指挥权交还给种谔的后代...
北宋的繁荣与富强离不开一群杰出的文臣,其中以种家将为代表。种家最早的名人并非名将,而是一位大儒——种放。他性格沉闷,热爱学习,早年对高山流水情有独钟,透露出隐居山林的意向。尽管后来进入京城,收到丰厚赏赐,购置良田获得丰厚收益,但年老时仍请求返回终南山,最终安详离世,长眠于终南山,为种家将的...
种谊有一次率领种家军突袭兰州,打得西夏军溃不成军,西北百姓甚至夸他一个人比得上二十万大军。而种谔则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名将,他多次在危急时刻扭转战局。比如在公元1081年,宋神宗发动了五路攻夏战役,这是北宋对西夏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然而,这场战役因为宋军各部配合不力,最终以失败告终。唯一的...
其中不乏封王,掌握禁军的,可以称得上是北宋最显赫的武将家族了。不过,要说牺牲,曹家将貌似没有什么牺牲,一直都挺显赫的,是北宋的顶级的世家大族之一。从折家将、杨家将、种家将、曹家将的经历来看,折家一门浴血英雄胆,牺牲是最大的。次之就是种家将了,第三是杨家将,最后才是曹家将。
因此,种家军成为了北宋时期最具实力的军事家族。提到种家军,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种世衡。在宋仁宗时期,原本归顺北宋的定难军节度使李元昊自立为帝,建立了西夏,从而引发了宋夏之间的战争,西北地区陷入长期的战乱。当时的宋军由于长期没有战事,战斗力低下,朝廷于是允许西北的地方豪强自行组织民兵对抗西夏。种...
但时至今日,一提到北宋的武将,普通老百姓也就只知道北宋初期的抗辽名将——以金刀杨令公为代表的杨家将,亦或是北宋中期抗击西夏的狄青而已,而却鲜有人知道同为抗击西夏的种家将,实为一件憾事。杨家将和狄青,后世都有不少的演义小说,甚至是戏曲为其树碑立传,以致他们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而据我说...
在铁骨铮铮、精忠报国的杨家将背后,还有一群同样以忠勇著称的将士,其中以种家将、折家将尤甚。他们镇守着大宋帝国山川地理的要害关卡,以排山倒海之力量,粉碎一切觊觎大宋疆土的外寇,守护着西北边境的安宁,也为国家安全与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英雄业绩传颂于民间,彪炳史册。尽管种家将的名号不如杨家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