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莺【作者】李煜 【朝代】唐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译文 注释 黄门啊黄门,你怎么还不知道现在已经是寒秋时朵了,为什么还在这深暗的树林里独自翱翔呢?侧着耳朵仔细聆听老门的鸣叫声,但始终听不...
李煜不仅在诗中明白地点出“莺”字,而且,还用“残”“老”“独”来形容黄莺,刻意描绘秋莺的凄凉状态,全不理睬传统咏物诗的忌讳。他的这首诗,可以说开咏物诗的又一路数,将黄莺作为自己的化身,通过感慨黄莺在秋天的最后穿飞来抒写自己的命运哀伤。这种抒情方式仍然是委婉的,含蓄的,但不是借物抒情,而是构成了...
秋莺诗 李廌〔宋代〕 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完善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
这首《秋莺》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景象,以及莺鸟的哀鸣,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哀愁。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黄叶、丹枫、归燕、暮鸦等,营造出一幅萧瑟而富有诗意的秋日画卷。莺鸟的喈喈鸣声,更是为这幅画卷增添了无限的哀婉与惆怅。✨写作手法:1. 托物起兴:诗人通过描绘莺鸟在秋天的哀鸣,引...
《秋莺》诗词的智能赏析 《秋莺》是唐代诗人李煜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和莺鸟的哀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现了季节的变迁和大自然的美丽。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两句描写了夜晚的秋天景色,银烛的光芒和轻罗...
而此诗中的黄莺则是秋莺,所以它生不逢时,孤独,哀伤(2分)。它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依然穿过幽深的林子独自漫游。它尽力的鸣叫,声音婉转动听,消散在山林之中。它深黄的身影被淹没在苍茫迷离的秋色中(2分)。(意思对即可) 9. (6分)诗的最后一句“露华凄冷蓼花愁”,描写了秋莺现处的环境将要变得不好的景象,...
秋莺诗 李廌〔宋代〕 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完善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
秋莺诗李廌〔宋朝〕 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翻译和注释奈何奈何(nàihé) 怎么办 how 无可奈何 如何 how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
秋莺诗,作者:李廌,原文、翻译及赏析: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秋莺诗 宋代李廌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作者介绍 李廌(zhì)(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