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秋月帖》,又称《七月帖》,是一幅草书作品。刻本见于北宋的《淳化阁帖》法帖第七,唐代有临本,共6行,50字。刻本与临本略有出入,纸本纵27.7厘米、横25.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作品上有南宋高宗的“绍兴”朱文联玺、金章宗的“明昌宝玩”印,以及明项元汴、清内府的收藏印等。无论是刻帖还...
精勤习字(321)王羲之秋月帖。 #零基础学书法 - 汪绯于2024091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9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秋月帖~王羲之 最新图文 哥哥老板们,来薅羊毛啦!周年庆感恩回馈新老客户,两双鞋加两双袜子只要69,鞋子耐磨防滑好穿,面料柔软舒适透气,不磨脚不捂脚不臭脚,休闲百搭尺码标准,正品保证,喜欢的赶紧来!#好鞋推荐#质量杠杠滴 #一件也是出厂价#爆款热卖中 #舒适透气不闷脚 33 一本有启发性的书 #亲子教育 #好书分享...
王羲之《秋月帖》:气韵飘逸|||王羲之(303-361,亦有一称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辞官后游历名山大川,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秋月帖》...
在新近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第一单元“悬古垂文”部分,陈列着一开源自《淳化阁帖》“最善本”中的王羲之《秋月帖》(图1),它试图揭示的是不但江左形胜,钟灵毓秀,并且地灵人杰,人文渊薮,文风鼎盛,尤其晋室南渡以后的王羲之时代。
此《秋月帖》,为王羲之草书墨迹(唐摹)。羲之真迹皆已不存,现有的书法墨迹,均为后人临摹,其中,以唐摹和宋摹为最佳。此《秋月帖》原本与《都下帖》,二者在装裱时合为一卷,共称《七月都下帖》。本文单录《秋月帖》。 《秋月帖》全卷 《秋月帖》局部 ...
《秋月帖》作为王羲之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其高超的书法技艺,更蕴含了深厚的儒道思想。在作品中,王羲之通过笔墨的挥洒,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种儒道并蓄的思想背景,为《秋月帖》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译文,我们知道了王羲之在那个秋月之下的所思所想。也许他是在感慨时光的流逝,就像秋天的树叶慢慢飘落,让人不禁心生惋惜之情。又或许他是在思念远方的友人,那种思念就如同长长的丝线,牵连着彼此。 有时候啊,我就想,要是能穿越回古代,亲眼看着王羲之写下《秋月帖》该多好啊。我就能直接问他,这帖里到底藏着...
碑帖王羲之《秋月帖》 王羲之《秋月帖》又称《七月帖》,与《都下帖》装为一卷。摹本,麻纸本。纵 27.7 厘米,横25.8厘米。6行,50字。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曾为金章宗、项元汴等藏。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
王羲之《秋月帖》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淳化阁帖》本 释文:晋王羲之书。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一一。王羲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