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萧寺图》,北宋 佚名 绢本淡设色 纵32.5厘米横321.4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画上钤有“琴书堂、“信公欣赏”及乾隆收藏多方印章。既有董源的远山溪岸,又有巨然的群峰叠起,还有范宽的大壑飞瀑,还有郭熙的平川冈陵,融合各家山水 水墨为简淡清远,是北宋郭熙、李公年之类的意境。但是画技上有所...
快通过这个链接[北宋 燕文贵(款) 秋山萧寺图]瞧瞧,说不定能满足你的需求~ 对这个资源你有啥想法,还想找其他类型的不?
这首诗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秋山萧寺的静谧与禅意。通过描绘秋山、萧寺、苍松、碧水等元素,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特别是“驴背独归客,何如莲社人”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写作手法:1. 借景抒情:乾隆皇帝通过描绘秋山和寺庙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禅意的喜爱和向往。
🎨 作品名称:《秋山萧寺图》 📅 创作年代:元代 🖌️ 作者:王蒙 📜 作品背景:这幅画作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王蒙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为邹复雷的蓬荜居所作。画中墨色从浅至深,焦墨的运用尤为突出,展现出山林茂密苍郁的景象。🖌️ 画作细节:皴纹的用笔繁复而不乱,每一笔都精心描绘,捕捉到了...
王原祁在创作中强调视觉冲击力,总结出“龙脉山水”的画法。针对这一点,有利有弊,甚至弊大于利。由此导致,他的山水画在构图上大多雷同,有堆砌感,缺少天然韵致。以这幅《秋山萧寺》为例,垒石成山,山峰有宾主关系,沟壑纵横显得有些散乱。山势走向脉络,缺乏开合起伏变化,美则美矣,生趣有限。再看笔墨上的...
在宫廷画院中,燕文贵所创立的“燕家景致”与范宽的“巨嶂山水”并列,是继关同、李成之后,北方山水画派的两大主流。 《秋山萧寺图》描绘了莽莽群山间秀丽的山川美景和其中一些普通山民的生活场景。画面中部是重点描绘的部分,那里耸立着高大的山峰,主峰已经超出画面,无法知晓高度,它还向左右延续到远方,营造出辽阔的...
「名画记」董邦达《秋山萧寺轴》,毫素生辉,深得古人之法 董邦达《秋山萧寺轴》,纵159.3cm,横83.9cm,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董邦达(1699~1769年)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他出生于山清水秀、景致怡人的浙江富阳,也就是元代大师级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地方。他的...
《秋山萧寺图》是元代画家王蒙的杰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以纸本水墨绘制,尺寸为142.4x38.5厘米,展示了秋天的山林与寺庙的景象。🌳 创作背景: 这幅画创作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当时王蒙在邹复雷的蓬荜居进行创作。墨色从浅到深,焦墨的运用非常多,皴纹的笔法复杂却有序,充分表现了山林的茂密和苍郁感...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传说为燕文贵所作的《秋山萧寺图》,全卷长10米,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这幅图主要描绘了莽莽群山间秀丽的山川美景,瀑布、大山、树林、茅草屋,还有星星点点的行人车马,一幅标准的江南风光。 但这幅画有两个很特别的地方,一个是这幅画的名字,秋山萧寺,实际上山是挺多的,绵延起伏,遍...
在他看来,画山水,是否描绘出天然美感不太重要。画山水,要表现出笔墨精妙。他尝试运用干笔皴染,就是出于这个目的。看《秋山萧寺》中的石块,有一种层层叠叠的感觉。黑白之间还有漂亮的灰色,有一种似真似幻的美感。王原祁把笔墨运用到极致,单论笔墨之美,同时代的画家无人可以超越他。拓展阅读 浅绛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