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就抒写了一种极其愁苦的状态,“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少城位于成都的西面,杜甫的草堂就修建在此处。诗人送走严武之后,好像有点神不守舍,他经常独自一人在浣花溪畔徘徊,思念着好友,又不断地盘算着下一步该何去何从。“秋尽”二字,既介绍了时节特征,又委婉地道出杜甫年老体衰、步入暮...
综上所述,杜甫在《秋尽》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奈和渴望。他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秋尽》不仅是一首反映杜甫个人漂泊经历和内心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佳作。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
秋尽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古诗简介 《秋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作于唐宝应元年(762年)诗人送严武还朝因徐知道之乱避往梓州后,是为秋尽思家...
[唐]杜甫 原文译文拼音版背诵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zhāi) 寄在少城隈(wēi) 。 已到秋末时节,然而我这一次东行却依然无法回归。我那简陋的茅舍依然在少城的角落里孤单地等我回去。 茅斋:茅盖的屋舍。隈:角落。 篱(lí) 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秋尽杜甫原文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秋尽杜甫赏析 《秋尽》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宝应元年七月,严武召还,公送至绵州。未几,蜀有徐知道之乱,因入梓州。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
小提示:杜甫的秋尽拼音读音来自AI,仅供参考,如发现错误,请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反馈给我们,谢谢! 朗读 390喜欢 打赏 完善 思乡万里江上抒怀陶潜袁绍北人怀抱不辞东行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秋尽【作者】杜甫 【朝代】唐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译文 注释 已到秋末时节,然而我这一次东行却依然无法回归。我那简陋的茅舍依然在少城的角落里孤单地等我回去。 家中东篱边的菊花已应枯萎...
秋尽《秋尽》 诗人杜甫朝代 唐诗体裁 七律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秋尽》作品评述 《秋尽》出自 911cha.com 《秋尽》作品出处 全唐诗:卷227_39 911cha.com 杜甫诗人 唐诗朝代 七律体裁...
1、《秋尽》 杜甫〔唐代〕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2、《甘草子·秋尽》 柳永〔宋代〕 秋尽。叶剪红绡,砌菊遗金粉。 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