秆黑粉病和条黑粉病是继镰刀菌腐烂病之后的抗蠕孢菌病害的草地早熟禾品种最有毁灭性的病害。这是一种系统侵染且多年生病害,一旦植株被侵染,它将会终生染病,甚至从被侵染的母体植株上生长出来的所有植株,都被染上此病,一株被染上黑粉病的植株在生长很弱或额外的不利条件下都会被杀死。寄主 黑粉病最常见的恶劣...
1. 种植抗病品种 许多研究者对小麦秆黑粉病抗病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报道,但其抗病性育种还未获得可供利用的商品化小麦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系曾鉴定过一些老的品种(材料),如洛夫林10号、洛夫林13、阿勃、咸151等对秆黑粉病表现免疫,山前麦、矮丰3号、丰抗13等品种表现高抗。这些品种(材料)仍然是...
2. 防病剂的使用 农民可以使用专门的防病剂来控制小麦秆黑粉病的发生。但是,在使用防病剂时,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否则可能对小麦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3.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小麦秆黑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现在市面上已有很多抗病小麦品种,农民可以根据...
(1) 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秆黑粉病的有效措施。药剂可以选用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乳油,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2)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整地保墒,适度浅播,缩短出苗时间。
杆黑粉病是禾本科牧草上常见病害,常与条黑粉病同时发生与一株植物上,为害多大于条黑粉病。症状 植株被侵染后生长缓慢,矮小,不形成花序或花序短小。叶片或叶鞘上产生长短不一的黄绿色条斑,条斑以后变成暗灰色或银灰色,表皮破裂后释放出黑褐色粉末状冬孢子。而后,病叶丝裂、卷曲并死亡,呈浅褐色或褐色。病株始终...
秆黑粉病 秆黑粉病(flag smut)是1993年公布的农学名词。公布时间 1993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农学名词》第一版。
小麦秆黑粉病的传播途径。小麦秆黑粉病的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落在粪肥里、或土壤里越冬和越夏,播种后种子萌发时,孢子也随之萌发,从芽鞘处侵入小麦细胞,并到达生长点,菌丝随小麦生长点而生长扩展,随后侵染小麦秸秆,产生夏孢子。小麦只要有一年感染上该病,种子都能带菌。小麦秆黑粉病的防治方法。小麦秆黑粉病...
小麦秆黑粉病 症状主要为害小麦茎、叶和穗等。当株高0.33m左右时,在茎、叶、叶鞘等部位出现与叶脉平行的条纹状孢子堆。孢子堆略隆起,初白色,后变灰白色至黑色,病组织老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孢子。病株多矮化、畸形或卷曲,多数病株不能抽穗而卷曲在叶鞘内,或抽出畸形穗。病株分蘖多,有时无效分蘖...
小麦秆黑粉病的发病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要条件是土壤温度,其发病窗口在9℃至26℃之间,其中以20℃左右的土温最为适宜。这意味着当土壤温度在这个范围内时,病菌更容易侵入小麦的生长过程。土壤含水量对病害的发生也有显著影响。通常情况下,土壤过于干燥的地块比湿润的地块更容易遭受病害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