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属缨翅目,蓟马科。分布在内蒙古、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等省区。主要危害玉米、高粱、水稻、谷子等。形态特征 雌成虫 体长1.3~1.5mm,体灰褐到黑褐色,胸部稍浅,腹部顶端黑色;触静黑褐色,仅第3、4节黄色;腿节顶端和全部胫节、跗节黄至黄褐色;翅淡黄色;鬃黑色。头...
生活习性贵州年约生13代,越冬成虫于3月初开始活动,先后在小麦、稗草等春夏开花抽穗的寄主上繁殖4代左右,6月中旬后迁到稻株上产卵繁殖,禾蓟马在水稻、茭白上约发生8代,又迁到其他寄主上取食为害,在玉米上以成虫为主,苗期多隐藏在心叶喇叭口内,多在叶正面食伸展的叶片,仅次于玉米黄呆蓟马。禾蓟马羽化后不久即可...
禾蓟马的成虫和若虫都十分活跃,常见于玉米心叶中,其行为习性与玉米黄呆蓟马类似。这种虫害通常在玉米生长的喇叭口期前后达到高峰。在北京地区,6月中旬至下旬是大发生期。然而,如果这个时期降雨频繁且降雨量大,虫口数量会迅速下降。因此,了解和预测这些降雨对禾蓟马活动的影响对于有效的防治至关重要。
学名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 (Uzel)缨翅目,蓟马科;稻简管蓟马Haplothrips (Fabricius)缨翅目,管蓟马科。 寄主玉米、高粱、水稻、谷子等。 为害特点同玉米黄呆蓟马。 形态特征同水稻害虫一禾蓟马、稻管蓟马。 生活习性禾蓟马在贵州年生13代,越冬代成虫于翌年3月初在麦田活动,5月上旬迁入稻田,水稻孕穗未...
水稻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 (Uzel)属缨翅目,蓟马科。别名玉米蓟马、瘦角蓟马。分布 分布在内蒙古、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江西、河南等省区。寄主 水稻、玉米、麦类、高粱、糜子等禾本科植物和空心菜、茄子、茄瓜。为害特点 多在寄主植物的心叶内活动...
在贵州省,水稻禾蓟马每年大约可以繁殖13代。它们的越冬成虫于3月初开始活跃,首先在小麦和稗草等春夏开花的作物上进行繁殖,大约经过4代左右。到了6月中旬,它们迁移到稻株上产卵繁殖,这一阶段在水稻和茭白上共发生约8代,随后又可能迁移到其他寄主上继续取食为害。在玉米上,禾蓟马主要以成虫为主,...
禾蓟马 危害特点 多在寄主植物的叶内活动危害。当食害伸展的叶片时,多在叶片正面取食,叶片呈现成片的银灰色斑。危害严重的可造成大片死苗。 生活习性 越冬的成虫雨于3月初开始活动,先后在小麦、稗草等春夏开花抽穗的寄主上繁殖4代,6月中旬后迁到稻株上产卵繁禾蓟马在水稻茭白上约发生8代,又迁到其他寄主上取...
雌性禾蓟马的体型特征引人注意,体长在1.3至1.4毫米之间,呈现出灰褐至黑褐色的调子。其触角由8节构成,显得较为修长,其中第3节通常比宽度长出3倍,且呈现出黄色,与其余部分的灰褐色形成对比,特别是第5节基部淡色。触角的第3、4节上有着独特的锥叉状感觉器官。雌虫的头部比前胸稍长,两侧脸颊...
病虫手册——玉米田禾蓟马和稻简管蓟马 学名:禾蓟马Frankliniellatenuicornis(Uzel)缨翅目,蓟马科;稻简管蓟马Haplothrips(Fabricius)缨翅目,管蓟马科。寄主玉米、高粱、水稻、谷子等。 为害特点: 同玉米黄呆蓟马。 形态特征: 同水稻害虫一禾蓟马、稻管蓟马。 生活习性: 禾蓟马在贵州年生13代,越冬代成虫于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