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平讲戏,福建省屏南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屏南平讲戏是由明末清初时期流行的四平腔“唱白字”和屏南民间的“驮故事”相结合演化的一种表演艺术,是福建特有的地方剧种,起源于屏南,流传在宁德、福州地区。主要特点是道白歌唱皆用福州土官话,前台唱,后台帮,即“一人启口,众人接和”的古老传统...
由福州市文旅局和福州市仓山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倾情打造的闽剧《陈靖姑》,是福州市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剧目,曾获多个奖项:2009年荣获第四届福建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以及优秀剧本奖、两个优秀演员奖等多个单项奖;2011年获福建省第六届文艺百花奖二等奖。2008年12月 ,...
梨园戏《节妇吟》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奖,主演曾静萍凭借该剧摘得福建省首个中国戏剧梅花奖。图源闽姐姐微信公众号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前后七次晋京献演,荣获首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主演曾静萍凭借该剧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董生与李氏》剧照 图源福建省梨园戏...
10月21日,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拉开帷幕,福建作为戏剧大省,每一届都把戏剧作为艺术节的重中之重。台上的主角代际相承,从“60后”担纲重任,到“00后”崭露头角,戏剧的生命不断融进时代的气息。在本届开幕式演出中,作为福建戏剧新生代的代表,来自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严慧馨和来自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的陈德...
福建的戏剧 William老师 从业青少儿英语及国际课程教学24年,专注博物馆探究。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福建最主要的五大剧种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闽剧俗称福州戏,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莆仙戏主要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及邻县的兴化方言区;梨园戏流行于泉州等闽南方言区;高甲戏流行...
《福建戏剧》杂志, 1960年1月创刊,原为月刊。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福建戏剧》编辑委员会编,陈虹兼任主编,虞孝龙任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停刊,共出10期。1981年1月复刊,由福建省戏曲研究所主办,改为双月刊,复刊号由刘湘如、陈维敏责编。第二期开始,由柯子铭任主编,杨葭菼、袁荣生...
北路戏原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是一种稀有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仅存于福建省寿宁县北路戏剧团。作为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一种传统戏曲声腔剧种,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代表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乱弹进入福建后产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
第二十九届福建戏剧会演:古韵悠扬新声璀璨 古韵悠扬新声璀璨 - 福建日报数字报东南网11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李少兰 张显超)“秀英办班不为己,只想搭桥众人行……”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在第二十九届福建戏剧会演的舞台上,“戏娘”江秀英的故事逐渐铺陈开来。虽无传统剧目髯口飘飘、水袖翻飞的...
诉说精彩的福建故事 追寻福建戏剧的历史 就是追寻千百年来“衣冠南渡”时 中原文化流布东南的历史里 一道被遮蔽千年的风景 一条被历史遗忘的叙述脉络 一个丢失的古老的戏曲世界 一卷作为“南戏遗响”的现世孤本 福建是中国的戏剧大省 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歌仔戏、闽剧 五大剧种常演不衰 还...
简述福建五大地方戏剧种名和所在区域? 正确答案 福建最主要的五大剧种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 ①闽剧俗称福州戏,流生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 ②莆仙戏主要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及邻县的兴化方言区; ③梨园戏流行于泉州等闽南方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