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台村位于碑林区太乙路街道辖域,地处南二环太乙路立交四周,东到铁路局一带,西到建大南门附近,南望乐游原,北靠乐居场(大唐东市),是太乙路的最南端。 关于祭台村的来历,有四种说法。 说法之一: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在龙...
不管怎样,祭台村的村名来历只是民间传说,并没有文字记载。但不管哪个传说都与唐朝有关,这就足以说明祭台村的悠久历史了。 在高天义老人的记忆中,解放前的祭台村有北、中、南三个巷子,都是东西走向,中巷是双面街,户数最多,南巷和北巷都是单面街,北巷最早只有他们一家。村周围都是田野,村东有一条壕沟,沟里常有...
初入西安第三站祭台村[比心]记忆犹新 9月前·陕西 0 分享 回复 抖音名 ... 我努力想一想,本戶人家姓什么?感谢这个抖音。人在江西,欢迎到江西武功山,江西萍乡。我在这里。 3月前·江西 0 分享 回复 单身狗保护协会 ... 提到那个碑我就气啊,我家以前就是祭台村的,门口当时有块古碑给房客摆摊垫桌子的,...
太乙路街道办下辖的祭台村在大雁塔之东乐游塬上,老以为本村归雁塔区,弄了半天归碑林区,村子不大四个村民小组,不到3000人,以梁姓村民为主。这个村原先村民善于做豆腐,祭台村的豆腐和长安区葛村的豆腐,灞桥区滹沱寨的豆腐在解放前西安地面上并肩称雄。这个村子因地处西安市核心地带,所以城镇化改造比较早,在...
祭台村人把肩膀上的这一疙瘩死肉亲切地叫做“祭”。咸丰年间,村里有一户梁姓人家,养育出了一个读书的种子,后来在湖北咸宁任着七品县令。他的子孙在光绪初年,骑着高头大马,坐着八人抬的红顶官轿,回村祭祖,说出话来官腔官调、夹舌露怯,村上人听不懂。村上的老辈子摸摸这个的头,拍拍那个的肩...
据说,如今坐在祭台村一耿氏人家的炕上,依然可以远眺到那尊石狮的雄姿。由于供品丰富,王氏家族决定寻一处宽敞之地搭建祭台,以表达敬意。众人精心布置了糕点、水果,并点燃灯火、燃起香火,随后虔诚下拜。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将此地命名为道地台。而如今,该地已被政府规划为东沟村民的居住区,新建楼房项目已启动...
2004年祭台村拆迁 #西安记忆 #拆迁 #城市记忆 - 陕西摄影家秦岭于2024012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70.0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碑林) 太乙路铁一局祭台村小区北区 33人关注 查看剩余10张大图 < > 分享此小区 14251元/㎡9月参考均价 建筑类型板楼 房屋总数179户 楼栋总数6栋 绿化率20% 容积率2.8 交易权属商品房/已购公房 建成年代2003年 供暖类型集中供暖 用水类型民水 用电类型民电 ...
祭台村位于大雁塔之东,乐游古原北坡。唐玄宗时,城邑扩大,有了108坊,祭台村所在的位置就在唐长安城东南的安邑坊。安邑坊,东西一公里,南北半公里,四面开门,坊中有十字大街,内有庙观寺院。至唐末战乱,首府东迁洛阳,长安城颓败殆尽,坊区的建筑也悉数尽毁了。到北宋宋哲宗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