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泠春拍lot1268端方等旧藏神人纹九节大玉琮 高:23.7cm 上口径:7.3cm 下口径:6.7cm RMB: 8,000,000 - 16,000,000 来源:1.端方旧藏。2.山中商会旧藏。3.“泛亚收藏”主人休曼旧藏。4.安思远旧藏。5.欧云伉俪旧藏。6.1982年6月23日纽约佳士得拍卖。出版:《古玉》(Ancient Jade),第...
神人纹玉琮 — 中国玉器十大镇国之宝 — 神人纹玉琮(音cong)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市反山文化遗址。 玉琮通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外径17。6厘米。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器形呈扁矮...
首先,神人纹的名词解释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入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相信神灵和鬼魂的存在,并通过纹身来向这些神灵和鬼魂表示崇敬和依附。神人纹作为其中的一种纹身形式,通过细致的图案和符号,传达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敬畏之情。它常常以龙、凤、神兽等形象为基础,同时融合了各种古代文化和宗教的元素。神人纹的创...
神人纹玉琮,这一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瑰宝,于1986年在浙江省余杭市反山文化遗址中重现天日。其独特的纹饰与造型,不仅见证了古老文明的辉煌,更折射出佩戴者内心的那份庄重与尊贵。玉琮的高度为8厘米,孔径为9厘米,外径达到6厘米。其表面精心琢刻了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两侧还浅浮雕了鸟纹作为装饰。整个器形...
神人纹最初出现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延续时间很长。始见于马家窑类型中、晚期,是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中最具特征性的纹饰。神人纹最早的命名者是瑞典学者巴尔姆格伦,但以后一些专家学者又称其为蛙纹,主要根据马厂类型彩陶上神人纹的四肢像蛙肢而言。神人纹在马厂类型彩陶装饰纹样中的数量较多,然而在马厂类型之前的...
神人纹琮 图录号: 830 估价RMB: 120,000-200,000 成交价RMB: 207,000(含佣金) 830神人纹琮说明:玉琮色浅绿,呈矮方柱体,内圆外方,中开大圆孔,琮壁较薄。器表四角以减地及阴刻手法相结合,饰四组神面纹。神人头戴双层冠,其上饰多道平行细阴线,管钻圆圈眼,鼻子减地宽凸,气息高古而神秘。A JADE OR...
📜 【原型】神人纹(蛙纹)彩陶 📅 【年代】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前3000-前2100年) 🏺 【出土】甘肃和政半山遗址/青海民和马厂遗址等🌿 神人纹是原始人类模仿蛙、龟或蝎子体态进行的舞蹈活动在彩陶上的反映,也有学者称其为蛙纹。这种纹饰最初出现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延续时间很长,是马家窑文化半山和...
🔍 探索良渚文化的奥秘,我们不得不提及一种极具特色的图纹——兽面神人纹,或称神徽。这种图案不仅是良渚人征服自然的象征,更是他们精神支柱的体现。👥 兽面神人纹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的“神人”和下部的“兽面”。神人形象威严,脸型呈倒梯形,眼睛重圈圆睁,三角形眼角,宽鼻,大口,露出两排十六颗牙齿,头戴...
神人纹玉琮为良渚玉琮中等级最高者,且越高等级的墓葬中玉器上的神人纹越精细,说明拥有者掌握着与神沟通的权力。此件玉琮高达十二节,器表刻有四十八组神人纹,且工艺如此精湛者,实为罕见。可参考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清宫旧藏十五节神人纹琮,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十七节神人纹玉琮。此件十二节神人纹大玉琮...
彩陶纹饰演变12_神人纹 凡是最初出现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延续时间很长。始见于马家窑类型中、晚期,是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中最具特征性的纹饰。也有学者把神人纹称为蛙纹。 凡是早期的神人纹描绘比较具体,有表现人形整体的,也有只表现面部的。面部描绘较细,接近人的形象。这时的神人纹多装饰在盆、钵内,如甘肃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