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国内社会文化史理论与方法的探索,首都师范大学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于9月21日召开第三届“西方新文化史与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山大学、湖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的4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参会。...
关于社会文化史学科定义:广义而言,主要指其研究范围,即社会文化史是研究以往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文化交织现象的历史。 狭义而言,主要指其研究视角或研究方法,即社会文化史是研究以往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生活与文化观念互动关系的历史,是用社会的视角来研究历史上的文化问题,或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现象。 研究...
一、社会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社会史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济、政治等方面。对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们都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史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质疑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则认为,这种阶级斗争的划分过于简化,过于主观,不能完全汇集人类社会...
1990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国社会史第三届年会上,李长莉明确提出了“社会文化史”这一学科概念,并引入文化学的方法,对这一新学科概念作了比较完整的解说,对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意义以及与文化史和社会史的区别等作了集中论述,提出社会文化史主要研究历史上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李长莉,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96—2014年任社会(文化)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代表作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一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
大约在本土社会文化史兴起10年之后,大陆史学界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新文化史研究,了解到这是一个在国际史学界已经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学术潮流,加上先行一步的台湾学者的推波助澜,新文化史迅速在大陆流传开来。新文化史在理论体系、概念工具、研究方法等方面比较规范、成熟,比较资深的本土社会文化史学者在初步了解其特征之后...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social-cultural-historical school ),亦称“维-列-鲁学派”。苏联的一个心理学派。以Л.С.维果茨基、A.H.列昂节夫和 A.P.鲁利亚为其代表人物。十月革命后,苏联心理学界开始批判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如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尝试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维果茨基对人的高级...
《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是2011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永华。本书涵盖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五个主要问题领域:国家认同,神明信仰,宗教仪式,历史记忆,感知、空间及其他。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五个主要问题领域:一、国家认同,二、神明信仰,三、宗教仪式,四、历史记忆,五、感知、空间及...
新(社会)文化史在上世纪晚期蓬勃兴起,成为西方现代史学的主流,给历史学科带来了范式的转变,影响深远。这一范式的转变是在西方社会以民权、女权和广义族裔意识觉醒为特征的民众运动的兴起和民主制度进一步扩张的背景下发生的,也是在科学理论新突破的基础上实现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