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井之乱作为日本古代的重要事件,在1950年代前半期被日本历史学界所关注是。当时,林屋辰三郎、藤间生大、门胁祯二等人认为:由于大和朝廷几次三番出兵朝鲜半岛,造成了九州地区的沉重负担,磐井之乱是九州地区的不满情绪的总爆发。 进入1960年代后,坂本太郎、三品彰英等人认为:《日本书纪》所记载的磐井之乱经过了润...
[名词解释] 磐井之乱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527年,大和政权准备派遣军队前往朝鲜半岛,联合百济对付新罗,但北九州地区与新罗关系密切的筑紫国造磐井发动叛乱,试图加以阻止。磐井之乱很快被平息下去,但物部氏与大伴氏之间的矛盾也由此加剧。反馈 收藏 ...
磐井之乱平叛后,进江毛野的大军也顺利到达任那,但是新罗跟百济国又和好了,一起来对付大和政权,进江毛野战败,他本人也在回国的路上病死。朝鲜半岛虽小,但历史久远,发生的事情也不少,与日本的斗争也是由来已久。磐井之乱后,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开始隔阂加深,几百年纷扰不断。
他们认为,磐井之乱不是地区豪族对中央政权的叛乱,而是在大和朝廷合并各个地区政治势力过程中发生的冲突。这一观点从古代国家形成的角度出发,指出当时的日本并不存在统一的中央政权,磐井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区国家,与企图统一日本的大和朝廷发生了冲突。这些新观点为磐井之乱赋予了新的历史定位。1978年,在...
磐井之乱指527年(继体天皇21年),向半岛南部进军的近江毛野率领的大和朝廷军,被筑紫君磐井所阻挡,第二年的528年(继体22年)11月,被物部粗鹿火所的一场。也有观点认为是大和、九州两个政权间的战争。磐井之乱的国际背景是当时大和、百济一方,与新罗之间围绕着半岛南部利益的主导权之争。 复制 纠错举...
《日本书纪》记载,磐井在此次战斗中被物部粗鹿火斩杀。《筑后国风土记》逸文中则提到,磐井逃至丰前国的上膳县,在山中死亡,但大和朝廷军未能找到磐井的尸体。同年12月,磐井之子筑紫君葛子为了避免连坐之罪,向大和朝廷献上糟屋的屯仓,被免除死罪。磐井之乱后,于529年3月,大和朝廷再次...
所谓“磐井之乱”,实际上是一场大和朝廷试图独占外交权而对倭国发起的叛乱。这一说法对当时日本是否存在一个包含九州在内的统一王朝(大和朝廷)表示了质疑。然而,古田武彦(日本历史学家)曾主张九州王朝说和多王朝并存的理论。但后来,他撤回了关于“磐井之乱”的说法,理由是多元王朝说是叛乱方为了...
公元527年,大和政权派大军经由北九州渡海援助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政权任那时,北九州筑紫的实力派磐井发动了叛乱,拦截进军,史称“磐井之乱”。这一年的6月初,大和朝廷派出了一只6万人的军队,由近江毛野率领,前往任那。任那是朝鲜半岛南部的一块区域,具体的范围至今没有定论,但是大概是指半岛南部日本...
在《古事记》中,对于磐井之乱的描述仅有一句:“因为磐井不服从天皇的命令,非常无礼,所以被杀”。这句简短的记载并未涉及到事件的具体过程,因此有历史研究者认为,《日本书纪》的记载可能包含较多润色成分,不能视为完全的历史事实。《国造本纪》中,“先代旧事本纪”卷10也有关于磐井之乱的...